美国眾议院议长裴洛西8月2日访台,造成两岸关系进入高度紧张,大陆自8月3日宣布4日12时至7日12时,在台湾周边海空域进行重要军事行动演训,并实弹射击,这行动已超过1996年台海导弹危机;台湾九大工商团体于3日傍晚发表「产业界对两岸关系的呼吁」声明,吁请两岸当局以民生为重,避免衝突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今年2月俄罗斯出兵乌克兰,造成全球经济受害,日经新闻分析,若台海发生战争,大陆可能像出兵乌克兰的俄国一样遭受制裁,全球经济产值估计将损失2.61兆美元(约占全球GDP的3%),大陆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大部分双向投资也将停止,必然重创全球经济与金融市场。

目前大陆除了军事行动演习外,经济制裁已启动,这些制裁被认为是政治施压手段,对台湾整体经济影响虽不大,但目前经济制裁只是开端,后续恐将扩及更多产品,更可能直接停掉「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甚至可能影响我国申请加入「跨太平洋伙伴全面进步协定」(CPTPP)的进程。目前ECFA的优惠税率只是延长并没有重新签约,我国仍继续享用免税优惠,若ECFA提前终止,恢復课徵关税,依据统计,ECFA每年关税优惠大约8、9亿美元(约新台币240至270亿元),将是最直接的衝击;在RCEP架构下,ECFA取消是迟早的事,台湾不在RCEP之内,ECFA一旦停掉对台湾极不利,政府是否已有规划?否则难保厂商不外移到RCEP国家生产,是否会造成产业空洞化危机?值得高度关注。

大陆4日起的军事演习,意在测试封锁台湾海空运对台影响。前美国东亚资深情报官、大西洋理事会高级研究员卡佛(John Culver)指出:「台海形势进入新时代,大陆包围台湾的军演是前所未有的,这将是一种新常态,过去十年大陆在南海、钓鱼台、中印边界都形成了新常态,大陆对台海已有更大的支配权」;卡佛更指出,现在中美的对立关系,已经退到「敌对的实体」,他也呼吁,中美都要为双方的关系奠定防止战争的基础。

封锁台湾海空运,台湾将有能源供应中断之虑,虽经济部表示不会,但目前我石油安全存量天数约146天,煤炭约39天,天然气受限于储槽周转天数,全年平均13天,夏季约只有7天,远低于韩国的53天,大陆的51天,日本的36天。现在台湾天然气可周转天数远低于国际,未来天然气发电占比增加,会更不乐观。过去曾因颱风而有断油、断气的危机,现在又因台海危机,增加地缘政治风险,进出入台湾港口可能随时被封锁,此将危及全球海运链的安全,造成台湾能源供应中断,让工商界及社会更忧心供电不稳和能源安全问题。现代化社会,稳定的电源,是人民生活与工商业社会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供电不稳就不会有如半导体之高科技产业存在,若缺电就不会有企业投资,若港口可能随时被封锁,货物无法进出台湾,更不会有企业投资,没有企业投资,就没有就业机会,安居乐业将成梦想。

综上所述,两岸关系进入高度敌对,而大陆重塑统一的战略格局已显露,台海的地缘政治已恶化成长期风险,这将成为一种新常态。企业投资一向将风险管理列为第一优先考量,英国着名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其《国富论》一书中提到民富国强的三项原则:贤能治国、预算平衡、避免战争;战争只会带来国家破坏、人类苦难,国族仇恨,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现在台海战争虽然机率极小,但是风险极大,是世界各国都经不起的风险,供需双方必定会未雨绸缪开始调整供应链,台湾企业也将如台积电般面临必须到欧美或其他安全区域设厂的压力,当台湾产业被迫外移,将是产业空洞化的开始,也是台湾人民苦难的开始。深盼政府当局能好好考虑「不亲美也不反美,不亲中也不反中,唯自己利益优先」的政策,让人民远离战争威胁之苦,当世界相信两岸和平,才会有企业敢来投资台湾,台湾企业也不必外移。

#大陆 #企业投资 #台海 #危机 #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