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到底是一本什么样的书?能令我如此着迷?

如果有人向我抱怨命运,或不满自己的家庭、不满自己的父母,我一定会对他说,你先读读这本书;或许你会改变自己的一些想法。

我的视力早已弱了,它却让我一直不停地读下去,我的手,几乎已不能提笔,连日记都被迫停写了,才不过两周,我却又拿起笔,在这本书上不时画着记号,写着重点。

这本书的书名叫《彼岸》。

作者田威寧。

八年前,我读过田威寧的另一本书。那本书的书名记忆深刻──《寧视》,拿起书的那一刻,就独自嘀咕,是不是错了?应该是《凝视》吧?

「凝视」──目不转睛的看着。「寧视」是什么意思呢?

我这个老而笨的读者,八年后,读完《彼岸》,才恍然大悟;两本书其实都是「寧视」,上册,田威寧透过自己的眼睛写了「父亲之书」,下册,田威寧以更明亮之眼,写「母亲之书」──此书取了新的书名,就叫《彼岸》。

是的,都是以女儿的视角在看父母,田威寧以自己名字的最后一个字,要熟读自己的父母──两个她生命里最重要却不时地会消失的人。

她的父母非一般常态父母。她之所以先读父亲,因为她的父亲太令她不解,而她又只有这个父亲,和姊姊妞妞共有的这个父亲,是她童年时唯一的依靠。

田威寧的记忆里几乎没有母亲。

母亲在她四岁时就消失了。

虽说,从小跟着父亲生活,但父亲也是位经常会「消失」的人。如果姊妹俩突然看到桌上放了贰佰元新臺币,表示,她们的父亲回来过了,不过,又出去了。

父亲的「不定」,让她和姊姊过着几乎就是吉普赛似的流浪生活。他们时时刻刻在搬家,家里也不断出现新的阿姨,刚和一个阿姨熟悉,阿姨却不见了,之后又会有一个新的阿姨。

原来他的父亲是一个永远的彼得潘。

她父亲换过数不清的行业,第一分工作,在当年鼎鼎大名的张克东当老板的财神酒店服务;之后进了希尔顿。他开过房屋仲介公司,也曾在桃园市区卖过车,业绩一度还是全臺第一的销售员,但因周转不灵时和地下钱庄打过交道,生意失败后必须带着两个女儿东躲西藏,为了生活,十三岁时,田威寧就跟着父亲摆地摊。

一直要到三十五岁,写完了硕士论文《臺湾「张爱玲现象」中文化场域的互动》,田威寧才能以自己的想法,提笔写出了、描绘了,也记录了她眼中的父亲──《寧视》就是这样一本「父亲之书」。

《寧视》出版时,田威寧以为此生再也见不到父亲──父亲一如母亲,在她生命里也以「不告而别」的方式淡出,无数次偶然「消失」之后,突然也加演了长期「消失」──整整消失了十年。直到新冠病毒肆虐,让在疫情重灾区的父亲不得不听她姑姑的劝,结束生意回到臺湾。

不过,彼得潘永远是彼得潘。

虽然在异乡闯荡十年,回到臺湾,仍然两手空空。

不谈彼得潘,《彼岸》要写的是母亲,田威寧做梦也不会想到,在三十七岁的夏天,她和姊姊妞妞去了夏威夷「万里寻母」,寻她四岁,姊姊七岁时「不告而别」的母亲。

于是有了这本《彼岸》。一篇篇不疾不徐、娓娓道来,是典型的散文,合在一起,当然该称为名正言顺的散文集。

但散文集容不下这么让人惊嘆的生命;情节如此丰富,且迂迴曲折,读着读着,我寧愿相信,自己读着的是一部长篇小说。唯有精采的长篇小说,才有魅力,才会让读者停不下来──到了茶不思,饭不想的地步。世上怎会有如此离奇的遭遇──《彼岸》的内容其实就算是天才型的小说家也想不出来、编不出来的,读到后来,我寧愿相信这是田威寧稀奇又独特只有在她身上才会发生的故事──所以,更正确地说,这是一本传记。我要毫不夸张的说,即使田威寧半生专注研究的张爱玲,她的所谓「传奇」生命,比起田威寧的,张爱玲只是一个小巫。

虽然田威寧在〈序〉里写得这么云淡风轻──

我的父亲与母亲都是极其平凡的人,有着凡人的追求与执着,也有着凡人的欲望与软弱,我无法代他们创造力量,也无意将「无私的爱」的圣洁之冠扣在他们头上──那对他们太沉重,头会被压得看不到路。他们是我的父母,但他们理所当然地拥有自己的人生,我从不认为这是矛盾或不应当的。我记下的只是关于他们琐碎且一再重复的事,是那些事让我看见舞台后方的人生的质地。我的父母也是极其勇敢的人,从十几岁开始,各自在最关键的几个时刻,以一人与全世界对弈,即使曾经一败涂地,最后也未必全盘皆输。

八年两本书,田威寧的写作之路,量不丰,而质之佳,让人惊异,她是臺湾文坛真正明亮的一颗星,何止是一颗明星,更应说,她已是太阳。透过她一枝擅长描绘细节的笔,我们读到希望,所有伟大的经典和名着,读后都会让读者生出力量产生希望。田威寧的《彼岸》,无论她父母的路走得多么崎岖,作为他们的女儿,心中虽有伤口,但从不怨尤,她以超越宽厚的宽恕之心看世事,田威寧活出自己的生命,走出自己的路;且仍然自视为平凡之人。

在《彼岸》书中,有无数平凡但值得让人尊敬和敬仰之人,譬如田威寧读幼稚园时的园长,读北一女时遇到的彭自强和陈美桂两位老师,田威寧的小阿姨和姑姑,还有田威寧在饿肚子时遇到的自助餐厅一家人,特别是小乖;此外,她的大阿姨,在我心目中,几乎就是一个「圣女」──如此照顾家人,自己却遇上了义大利的「调情圣手」而人财两失,虽然一度求助于上帝,到后来仍然疯了,好人到后来常成为疯子,这是人间的无奈。

《彼岸》是光怪陆离人世间的浮世绘,田威寧是令芸芸眾生有所启示之人,她能摊开胸怀将她的人生经歷写下来;而写作和阅读,所以为我们推崇,原因亦在于此。

#父母 #彼岸 #田威寧 #生命 #寧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