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绿光」划过,重燃企业界投资文创业的热情!绿光剧团由吴念真编导的《人间条件》系列刚写下连演21年、观眾人次破54万的舞台剧最高票房纪录;接着蝉联二年两厅院售票系统现代戏剧类票房冠军的《再会吧北投》,10月将三度演出。企业界看好绿光IP发展潜力,推动绿光公司化,是台湾剧团首例,灵魂人物吴念真也成为新成立的绿光创艺董座。
绿光剧团累积大约40、50个IP内容,包括《人间条件》系列、「再会吧北投」等卖座舞台剧,将转移到绿光创艺,现正办理现金增资,包括明基电通前全球策略长雷辉、晋和国际董座柯珀汝等企业界人士,都是绿光创艺潜在投资者。
吴念真说,这一、二年台湾影视跃上国际OTT平台,勉强把一扇门挤开,露出一条缝看到外面的光,也看到更多希望和可能性。绿光创艺将引进企业界的资金做多面向尝试,他希望召集一群人持续激发创意、寻找国际性题材,除了舞台剧,也做些影视作品,拿出让人眼睛一亮的题材,吸引国际目光。
他感慨,文化输出要有政治实力做背景,文化产品没有政治实体做载体,在世界永远是落后的。台湾最缺的,就是政治实力,只能在辛苦环境努力挣扎,所以不要老是在喊韩国可以,台湾为什么不行,在大陆崛起后,已经很少看到台湾电影出现在国际四大影展,因为会被抵制,台湾做文化创意真的很难。
吴念真一生拍过两部电影,其中一部「太平天国」曾是第53届威尼斯影展竞赛片(1996年),他还记得每部参赛影片都有国旗,义大利会保留给台湾一个空的旗杆,有阵子导演侯孝贤的电影参赛,挂一面联合国国旗,大陆就抗议台湾不是一个国家。之后,台湾连参展机会都没有,如果电影无法被看到,就卖不出去,影展是卖国际版权重要管道。
现在大伙退回来做电视内容,加上近年国内外OTT影音平台蓬勃发展,反而让做戏的人看到新的方向,台湾电影、影集新的销售管道。但他认为,要说台湾开始发光发亮其实还早,现在只是勉强把一扇门挤开,露出一条缝刚看到外面的亮度,要努力的还非常多。
虽说国际平台带给台湾影视业希望,吴念真也看到隐忧,因为国际平台选择题材有角度与看法,当大家一窝蜂跳进来,搞不好老外就会缩减投资成本,这点须持续观察。更要紧的是,拿出让人眼睛一亮的题材,如果没有,说什么打进国际都是假的,关键就在创作者。
吴念真直言,台湾老是要跟韩国比,韩国进步到现在的情况,是经过20、30年训练与发展,台湾还差很多,一是缺乏创意、国际性题材,二是真正投资者,以长期看法投资。许多韩国戏剧背后投资者是韩国大企业,像是三星等,但台湾很多企业拿个数百万、上亿元做做看,如果输了就不做。
也因此,绿光创艺引进企业界资金,会着重训练创作题材,除了舞台剧,也会尝试做影视、文创。吴念真强调,愈写实愈可以穿透人心,让观眾看到跟自己有关的内容最容易引起共鸣,进一步做出台湾的特色,所谓愈在地就愈国际,韩国已经在做,从全世界人类共同遭遇的议题创作题材,卖到国际。
吴念真7月底刚过完70大寿,这一路做电影、电视、广告到舞台剧,最喜欢的东西,还是透过戏剧形式安抚人们,让看的人得到安慰、愉悦。接下来,他透露,可能写些和疫情有关的题材,因为疫情,看到人们对问题认知的矛盾、好笑甚至荒谬。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