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是常玉毕生创作不辍的主题,而带有自传性质的《红底瓶枝》则是常玉少数确定创作年月的绘画,且诞生至今近一甲子从未曝光于市,而今将于香港苏富比上拍,并于本月中在台抢先预展。

《红底瓶枝》绘于1963年3月,花瓶精巧、花枝蔓延,意境映照出常玉60年代的切身经歷。常玉当年赴巴黎于艺坛浮沉多年初现转机,不仅广获旅法华裔文艺圈及后辈的尊崇,更有机会荣归故乡,《红底瓶枝》中花枝在宋式纸槌瓶上悄然等待绽放,从他创作此作品的季节及花卉形态,容易让人联想起盛放于冬去春来之际的梅花或桃花。

《红底瓶枝》在大笔挥洒红光满堂的背景之上,墨黑枝节更彰显高洁瑰丽,意境颇契合常玉经歷潮起潮落的时代淬炼,借花卉傲雪迎霜、凌寒独放的寓意,被视为励志雄壮的一幅自传式作品。

《红底瓶枝》也是常玉花画之中少数超越1米尺幅之作,大片的色块横向地涂抹整幅背景,呼应抽象表现主义的激昂与凌厉;画中花卉呈鹿角式的造型,枝干从根部开始恣意上扬,半抽象构图也衔接了抽象主义风潮。

此外,常玉此画也呼应了南宋山水「一边半角」的美学概念,将瓶花置诸右侧,并刻意露出餐桌边角,而瓶花放诸案头,乃中国传统「平安」的符号。《红底瓶枝》虽然综合花 瓶、红墙、桌案及花卉四种具象元素,构图却鼓励着观者联想引伸至框外之境,和谐地糅合东方传统魅力与西方现代抽象美学。

#花枝 #作品 #花卉 #背景 #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