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智坚的论文争议浮上台面时,引起社会极大的关注度,最后台大出面力挺学术尊严,让这一出原本可能成为政治闹剧的选举大戏终于画下句点。毕竟明眼人都可以看出这其中的「猫腻」所在,这也让原本支持林智坚的盟友无力再为他辩护,虽然林智坚还在做困兽之斗,但大家都心知肚明这是最后的挣扎。

不过,从林智坚的论文门事件后,整个社会却瀰漫一股检视政治人物的风气,这原本也是好事一件,因为就像股神巴菲特所说:「潮水退了才知道谁没穿裤子」(After all, you only find out who is swimming naked when the tide goes out.),如果在大家认真检验下可以找出不符合资格的论文,甚至可以改进目前论文写作过程的问题,那将是对教育环境极大的贡献,殊不知在这段时间的酝酿与运作之后,我们发现情况并不是如此,因为整个检视论文的氛围已经完全被政治化,背后都可能有特定的政治目的,而这不仅无法导正原来的偏差,更可能衍生更多的问题,甚至我们担心如果论文门的野火烧不尽,最后恐怕连社会信任都荡然无存。

我们可以看到,为了反击林智坚的论文争议,敌对阵营的候选人都成为被检视的对象。如果一视同仁的全面检视,那我们都同意,但是这种仇恨式、选择性的检验不仅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反而只会造成社会更严重的对立,或许短期可以提升特定政党的选情,但长期来看却是弊远大于利,更可能让选民产生反感,到时候绝对将自食恶果。

此外,我们看到这些侧翼在刻意攻击某些候选人的论文时,这些政党的高层却故意无视而放任,这种心态更应该被检讨,毕竟选举是一时的,政治发展才是长久的,一个政党如果总是为了选举的胜利而不择手段,选民是不会每次都愿意给机会,当社会的信任被破坏后,国家的发展与政治的稳定将是最大的隐忧,而这都不是我们所乐见。

对于政治人物论文的检验,我们表示乐见其成,但我们希望是全面的检验,尤其当在职专班的发展逐渐出现偏差时,我们更希望藉由检验的过程来矫正不当的作为;但是我们不希望这种学术检验变成政治斗争的手段,否则只会让学术成为政治的附庸,更可能扭曲学术实质价值与意义。

林智坚的论文门本身的对与错已经相当清楚,如果有人刻意藉此制造话题,甚或是假藉学术之名行斗争之实,那是让人无法接受的,尤其在选举关键时刻做这些行为,更是司马昭之心,相信终将被民意所反噬,最后的结果也会证明我们的民主是真正在进步,而不只是特定人或政党口中宣称的「民主进步」!(作者为正修科技大学通识中心教师)

#野火 #政治 #林智坚 #学术 #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