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统蔡英文最近似乎迷上了「韧性」这两个字,开口闭口不是建立这个韧性、就是强化那个韧性,彷佛任何难题只要有「韧性」两字就可迎刃而解了;但蔡英文所率领的执政团队称得上有韧性吗?

10月19日,蔡英文以民进党主席的身分,在中常会后表示:强化台湾面对气候变迁的韧性,是政府对全体国民的承诺。这是近来蔡英文第四次公开且密集地谈到韧性。

10月10日,蔡英文国庆演说阐述要打造4大韧性,让台湾成为强韧的「韧性国家」。

10月12日,蔡英文在民进党中常会后指出,台湾半导体产业领先全球,但仍要站稳脚步,「让国际社会认知到,台湾是一个充满韧性的社会。」

10月15日,蔡英文出席「中央流行疫情指挥中心成立第1000天」活动时,念着读稿机上的文字表示「我们没有被疫情击倒,还让世界看到台湾的韧性。」

蔡英文言必称韧性,简直是把韧性当作执政大补丸了,但蔡英文了解韧性的意义与内涵吗?韧性(resilience)一词最早是1973年由生态学者Holling提出,主要是描述生态系统经歷干扰后仍能继续存在的能耐;新冠疫情爆发后,韧性一词再度流行,用来形容企业因应各种风险时,迅速恢復的能力。从上述叙述可知,韧性与受到破坏后能够迅速恢復有关。

然而,称2024年后不关她的事、跨国凶杀案接二连三、不敢尽快公告延长兵役、新冠新增确诊世界第一的蔡政府,执政跟韧性根本毫无关系,甚至是流于不负责任的任性。韧性一词不过是蔡英文的文青顺口溜,没有任何意义。

#迅速 #蔡英文 #一词 #执政 #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