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20大一中全会闭幕,新一届领导班子出炉,习近平延任总书记,其他常委也都是「习家班」,可谓完全执政。虽然习权力较前巩固为各方所预期,但新的任期、新的班底,就带来不确定性。对台海安全的影响为何,各方关切。
理论上,习延任意味着中共内外政策将基本不变,当然也包括对台政策。20大工作报告有关涉台论述的部分,相比19大即变动甚微。然而人事变动,例如国台办主任刘结一未当选中央委员;会场气氛,例如习近平摘要的口头报告较正式文本少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与「九二共识」等关键词,仍让敏感人士感受到习近平对台政策已出现微妙变化的氛围。
美国海军作战部长吉尔代19日在一场对话中提到「戴维森窗口」(Davidson Window),这是指时任美国印太司令部司令的戴维森在2021年3月一场国会听证会上表示,中国计划在未来6年具备侵台能力的说法。不过他比戴维森更悲观地将时间表从2027年提前到2023甚至2022。因为「过去20年,我们见到的是他们提前实现了每一个他们说过要实现的承诺」。
美国的确感到台海战争不远,而试图降低风险。之前活动力强大的美国对华鹰派,屡屡挑战中共台独红线,不仅多次赴台访问,甚至还为文呼吁承认台湾主权;然而最近声量已降低许多。不久前美国发布《国家安全战略报告》,虽点名中国为「最重大的地缘政治挑战」,表示将持续支持台湾自我防卫,但明确表态不支持台湾独立。
对中国的军事行动,例如执行「自由航行」任务,也较前减少许多。美国对中国竞争核心已转到科技战或金融战等经济领域,军事部分则有降低强度,强化「护栏」,避免武装衝突发生的趋势。台湾亲绿媒体对习近平也从来没有好评。然而客观而论,习对台湾其实相当不错。
除了绑住台湾的「实现祖国完全统一」与「绝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这两句「紧箍咒」外,习近平对台湾相当温和,习「惠台政策」给台湾人的特权甚至让大陆人不满,将国台办嘲讽为「跪台办」。部分农产品被限制销往大陆,但习仍坚持ECFA继续有效,许多台湾产品仍处于免税的让利状态。
因而中共20大会议的微妙变化,是否意味着习近平对台湾的热诚已经消失,甚至转为愤怒;对和平统一的前景,已经从期望转为失望?就格外令人关注。如果习近平失去耐性,对台态度由鸽转鹰的可能性将不排除。
COVID-19疫情使两岸互动停滞两年;疫情过后,恢復互动并改善两岸关系应成为政府施政重点。(作者为台湾国际战略学会执行长、博士)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