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选战进入尾声,各县市的选举状况也逐渐明朗。儘管绿营拥有中央的丰沛资源,府院党也倾全力辅选,但蓝营掌握14县市的执政优势,争取胜选似乎十拿九稳,加上民进党在疫情控制、高端疫苗封存30年等议题上不断失分,蓝营在议题攻击也逐渐上轨道,如同2018年「讨厌民进党」的氛围似已重现。

2022县市长大选被视为后蔡英文时代民进党权力争夺的前哨战,儘管过往几届县市长选举大多聚焦在民生议题,两岸关系或是统独议题则影响有限。但民进党在2016年全面执政后,屡屡运用「抗中保台」的意识形态获取政治红利,前阵子中共强势的文攻武吓更让台湾人民出现反感,实在难保年底大选不会再度上演民进党惯用的「反中大戏」。

国内选战除了各政党间的厮杀竞逐,国际关系也对选战结果具有连动影响。台湾夹在中美两强间,美中台三边关系的一举一动,都严重影响台湾的生存发展。而在蔡政府一味亲美的情况下,也让台海局势持续紧张,各政党间对两岸关系的立场论述都影响着台湾民眾的认同与支持。面对接续已发生或待发生的三件政治事件,或将成为牵动台湾年底选战的关键变数。

首先,美国将在本月8日举行期中选举,这场选举不仅是对拜登的一次检验,也是民主党能否重新取得国会多数的关键战役,胜败结果将影响拜登政府的执政方针,连带牵动美国对中国、台湾间的互动方式。假使民主党在期中选举落败,对中国是否会愈趋强硬,或是对台更加友好,实在值得关注。

其次、中国刚进行完20大,习近平顺利连任第三任期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共中央军委会主席、国家主席后,也进行完新一波的权力改组。除了李克强、汪洋等台湾熟悉的老面孔不在,由习家班全面取代政治局常委的大位。习近平在第三任期的开始,在党内权力绝对稳固的前提下,习近平如何处理两岸关系,台湾必须提前做好因应准备。

第三,年底县市长大选是台湾各方现正竞逐2024总统大位的滩头堡,胜败结果将影响蓝绿白的总统布局。尤其绿营党内暗潮汹涌,派系间各显神通想在蔡英文的第二任期届满前提前卡位,因此选举结果不只关乎蔡总统是否提前跛脚还是延续掌权,更关乎赖清德、林佳龙、郑文灿等人的政治前途。

上述三点是笔者认为年底选战的关键变数,蓝绿白争夺总统大选的门票,在选战倒数阶段会拿出什么撒手锏,值得期待。而美中间的政治角力连动影响对台方针,蓝绿双方谁先准备好接招,也将成为选战重点。正如蔡英文总统在国庆日的谈话,大篇幅的用台湾取代中华民国,更以「我是台湾人」一词向北京喊话,都为「抗中保台」大戏埋下伏笔。

此外,10月底台湾举办第11届「世界民主运动大会」,邀请来自全球70个国家、200多位民主运动领袖进行交流,宣扬团结合作、反制威权的立场,台湾与美国是否会有对两岸关系或民主自由的新论点,又或是对岸会不会对民主运动大会出现激烈反制,蓝绿双方都必须沙盘推演回应立场。

不仅如此,习近平在宣布连任后,不但表明将对台湾争取统一,且「绝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中共中央军委会副主席也由亲习近平的鹰派人士担纲,加上习近平在20大口头报告上对台关系也未提及「九二共识」,足以显见习近平对台立场转趋强硬。当绿营一再污名化「九二共识」的情况下,中方也逐渐将「九二共识」舍弃,两岸间是否还存在和平对话的可能、蓝营如何提出两岸新论述,都是关键指标。

蔡英文执政六年,前总统马英九当年努力维持「亲美、和陆、友日」的盛世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国际间的僵局对立。在选战进入短兵相接的最终决战时间,「抗中保台」是否能再度发挥,与美中台三边的互动关系相互牵引,也考验蓝绿白三方的应变能力,谁能掌握好「抗中保台」的立场论述,恐将成为选战变数的X因子。

(作者为国会助理、政治幕僚)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

#台湾 #选战 #影响 #习近平 #抗中保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