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国宝被打破且不止一件」这样的事件却是经由立委爆出才浮出台面,各方已然质疑故宫有隐匿之虞,故宫院长吴密察在记者会上仍强调「只是一般古物」不是「国宝」,甚至不是「重要古物」的心态,不仅惹议,调查报告扯前朝,也数落过去对瓷器的储存方式落后,关键监视影像消失,不仅难释疑外界对故宫「内神通外鬼」的疑虑,也重创故宫的专业形像。
故宫一连串说明,强调符合程序,却曾一度拒绝公布3件器物的破损照,也未在第一时间清楚说明、提供足以佐证的监视影像,又在调查报告中未具体指出何时、什么样的情况下造成文物的碰撞、挤压、受损,反而推诿为瓷器烧造时胎质不致密可能造成胎裂。
熟悉文物的收藏界名人指出,其实由故宫此次事件的处理方式可知管理者的心态可议。「国宝」也好,「一般古物」也罢,这批文物的价值不应在价格而在数量,即便是藏存了130多件的青花瓷,仍是全人类的文化资产,仍是珍稀孤品,也因此仍有部分收藏界人士认为,说故宫这3件损毁的瓷器值25亿台币,并不为过。
不只破了瓷器,「兰千山馆」重要寄存文物也解了约,更有院内人士直言歷任院长有蓝有绿,却是直到此时才大肆变动用人制度与规章程序,让专业人员人力缩减,把可以进出库房的人工外包,将有形的资产与无形的名声、信任视为无关紧要。
也就无怪乎外界在故宫发生文物损坏时,外界无法对这样的国家级博物馆的专业性具备信心,更担心国宝一旦由不珍视的人看管,专业不被尊重,国宝的真、假也不再具备公信心,让名列世界五大博物馆之一的台北故宫,日益黯然失色。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