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旬妇人冬令食补大啖姜母鸭、羊肉炉等药膳料理,不料1个月内身上出现大小不一的瘀青,牙龈也不停出血,就医后才发现所吃的食材与「通血路」的药物发生交互作用。医师提醒,亚洲人的饮食习惯常会使抗凝血剂药效增强或减弱,民眾服用此类药物在饮食方面得多注意,若异常出血得立即就医。
这名妇人曾在几年前罹患小中风,病况虽已好转许多,但仍需服用抗凝血药物预防復发,冬天来临时,妇人藉由食补暖身,不料却开始瘀青、牙龈异常出血,更有血尿状况,就医后才发现「补过头」,导致抗凝血剂的药效增强,才会出血不止。
抗凝血剂经常被一般民眾称为「通血路的」,有心房颤动的患者若使用抗凝血剂,可下降中风风险达60%,抗凝血剂药物也可防止脑血管栓塞及静脉栓塞症。
明华马光中医诊所医师郑鸿强表示,台湾经常以食补的方式抗寒或暖身,但中药里常见的活血补血食材,例如丹蔘、人蔘和当归,或是辛辣的洋葱、辣椒等食材,会加强抗凝血剂的药效,导致凝血时间延长、凝血功能不佳,恐会有出血不止的状况。
高雄阮综合医院心臟内科主任林韦丞则表示,亚洲人的饮食习惯经常食用绿色蔬菜,但富含维生素K的绿花椰菜、莴苣等绿色蔬菜,以及肝臟、绿茶或高剂量的维生素C,若摄取过多,都会导致抗凝血剂药效减弱。
林韦丞也提醒,民眾若有不明瘀伤、血便、血尿、黑色便、暗色尿、牙龈出血不止等症状,都要尽速就医并请医师调整药量。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