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的校训是办学的传承、理念和宗旨,它不仅反映大学的精神,更承载着社会的价值取向。社会不认可的精神,无以为生,更难乎为继;社会认可的则能发扬光大,引领社会前进。比较大学校训,分析差距的所在及其原因,这是提升中国大学的国际排名,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方面。
哈佛校训:真理(真相);史丹佛校训:自由之风永远吹拂;耶鲁校训:光明和真理;清华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復旦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上海交通大学校训:饮水思源,爱国荣校。大学国际排名的差距可从校训中窥见一斑。美国的校训有点不食人间烟火,关注人类的终极目标,如自由、真理和光明等。中国的校训更为务实,有着孔老夫子修身治国的强烈惯性,如厚德载物,切问而近思,为国效力等,却没有强调人类的终极目的。
校训有其固有的运行逻辑,它或者促使大学目标的实现,或者迫使大学的运行背离初衷。美国校训追求真理,简单直白,只认事实和逻辑,而不管权威、成见和规矩;如此道德不会有大的偏差,因为所有不道德都与「假」相关;追求真理自然仰望星空,这就要穿透世俗生活的迷雾,关注遥远的未来。追求真理要有自由支撑,天高任鸟飞,无拘无束,人类的认知才能由地心说、日心说,走向宇宙爆炸说。
中国校训的「厚德」的定义朦胧,且与时俱变,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徵;这就需要权威认定,争取认定免不了三国演义、三十六计、田忌赛马,「厚德」的追求可能背离「厚德」精神的本身;「厚德」主要关注人世间内心中,这就无暇仰望星空,以致华人对人类科学的贡献严重低于华人的智商;权威认定固化是非对错,认知无法进入「昨是今非」的动态过程,鸟在笼中飞;限定认知边界,就只能证明上帝造人,却无法从苏美尔王表中寻找地球文明来自太空的可能,大学的认知无法向宇宙边缘拓展。
大学偏离真理和自由等,哪怕为了神圣的目标,实际上就是放弃了自己存在的理由。因为大学是人类思想和认知的先驱,它只能瞄准人类文明的终极目标,但若为其他目标服务,则该目标一定比大学的更为领先,失去领先性的大学就不再是人类思想和认知先驱,也就没有继续存在的必要。不仅于此,只要服从其他目标,大学就被种下后患无穷的bug。辜鸿鸣说,学习就是为了学习,不能有其他目的,包括国家的强盛。就像新派的人谈恋爱就是谈恋爱,孩子自然会有。为生孩子而恋爱,不仅非常可怕,甚至往往生不出来。
同理,大学为真理而真理,道德自然高尚。但若为道德高尚而追求真理,则既没有真理,也不会高尚。所以人只能是真理的物质武器,以彰显真理的荣光;却不能把真理作为人的精神武器,否则,真理一定被整改打磨得面目全非。所以真理只能发现,追求和敬畏,却不能为什么人所用。中国的大学曾为太多的政治服务,不断整改扭曲最基本的常识,直至到文革,大学精神被彻底「零落成泥碾作尘」,甚至至今还在歷史的回声抖豁。
重振中国大学的荣耀就要从校训的调整做起,把功利的考量转向灵魂的关怀,把道德的完善转向对真理的追求,把奉旨的证明转向自由的探究,等等。但大学毕竟植根于相应的社会土壤之上,如果土壤不相容,再好的办学理念也会易地为枳,就像「独立精神,自由思想」的悄然隐退一样。这就需要超越意识形态的限制,仅从机制、逻辑和功能上分析考量大学追求自由真理的意义,则大学、国民和国家都幸甚! (作者为大陆大学教授)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