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年的耶诞夜,小孙女盈盈和儿子跪在壁炉前,身后是一棵圣诞树,树上挂满琳琅满目的装饰品、缠卷着雪白镶银丝的彩带和亮晶晶的小灯串,盈盈身穿枣红的绵绒洋装,髮上夹着一只粉红色的髮夹,她的神情专注,穿着同色上衣的儿子握着她的小手,父女两人低头共同书写一封给圣诞老公公的信。
信的内容是这样的:「亲爱的圣诞老公公:你的旅行都好吗?我希望你给我以下的礼物:一件公主纱裙,一只有项圈可以牵着走的小狗,一些画图纸。谢谢圣诞老公公!爱你的盈盈。2020年12月24日。」信上盈盈自己画了一个笑脸的小女孩。
盈盈双手捧着写给圣诞老公公的信,小脸上充满期盼,等待半夜圣诞老人从烟囱进入屋中送礼物。她慎重地将信放置于壁炉前,为了表达谢意,再放上两片饼乾和一杯牛奶,怕圣诞老公公饿了渴了可以享用。
甜蜜温馨的回忆涌上心头,这一幕是我和儿女们的圣诞节传统。孩子们从小每年都会准备圣诞老公公的礼物单 (Santa’s List),将写给圣诞老人的信放入信封,信封上写着:「寄给:圣诞老公公 地址:北极」,然后带着虔诚又严肃的表情将信交到我的手中:「妈妈,妳可以帮我寄给圣诞老公公吗?」再三提醒我不要忘记。我将这珍贵的信件放进皮包带去上班,望着孩子歪歪斜斜的字迹,童稚的天真融化了母亲的心,我拆开信封记下他们想要的礼物。
接下来便是替圣诞老公公採购礼物的工作,没有红鼻子驯鹿鲁道夫(Rudolph the Red-Nosed Reindeer)领头拉的飞天雪橇,「圣诞妈妈」 只能下班后自己驾车四处寻觅孩子清单上的礼物,有时候缺货买不到,我只好代替圣诞老人回一封道歉的信,解释因为风雪太大、或是驯鹿生病了,礼物会晚一点送到。 买好礼物后还要准备不同的包装纸,先藏起来,等到孩子们上床后再偷偷包好礼物放在树下。最后不能忘记把壁炉附近弄乱 ,吃一片饼乾、喝半杯牛奶,再用左手为圣诞老人代笔回信给孩子 (免得字迹被发现),内容是谢谢他们的食物,称讚他们是好孩子等等。
次日圣诞节的早晨,在睡梦中被孩子们跑上楼梯的脚步声吵醒,他们惊喜又兴奋地抱着圣诞老公公送的礼物和回信,女儿开心地说:「妈妈,圣诞老公公有吃我们的饼乾耶!」
儿子五、六年级已经不再相信圣诞老人,我请他不要告诉妹妹,儿子很合作没有拆穿这个美丽的谎言,他继续收圣诞妈妈的礼物,也让妹妹延长了相信圣诞老人的童年。除了圣诞老人的神话、还有牙齿仙子 (tooth fairy,每次孩子掉一颗乳牙就会有牙仙子送一个硬币……)
随着孩子们年龄的增长,圣诞老人也悄悄地在我们的家庭中消失。
圣诞老人消失了很多年之后又出现了,他老人家将礼物放在树下,一如既往,吃了饼乾、喝了牛奶,回了一封信给盈盈说她是好孩子。次日小孙女早早起床,印着圣诞老人的包装纸的三件礼物已在树下:一袭浅粉橘色的长纱裙、一只可以牵着走的玩具狗、一迭白纸,美梦成真!
2020年的圣诞节,盈盈三岁,圣诞老人不曾被新冠疫情阻挡,第一次出现在她的生命中。
春去秋来,盈盈上幼儿园了,一天媳妇打电话来:「想跟你们说一下,我今天下午告诉盈盈,圣诞老公公不是真的。」我的心如被重击一棒,却装得很镇定。她接着解释:「因为盈盈读的幼儿园是蒙特梭利教育 (Montessori Education),学校的原则是要小孩学习真实的世界,而圣诞老人不是真的。我不希望盈盈在学校学到的和家中教她的不同。」我担心地追问:「盈盈的反应是什么?」想到去年耶诞节盈盈给圣诞老公公写信的虔诚,收到礼物开心的模样,这个残酷的事实对幼小的孩童必然很难接受。
「她立刻大哭,我安慰她圣诞老公公就像独角兽或者迪士尼的故事,都是假的,只是一个故事而已,但是我们还是可以很高兴地庆祝圣诞节,就像万圣节可以装扮各种戏服去要糖一样。后来给她看了一个圣诞节的卡通片,她又很高兴地去玩了。」媳妇说他们刚搬到 S 城的公寓,盈盈曾经问她:「这个屋子没有烟囱,圣诞老公公怎么来送礼物呢?」她说不想一直编谎话来骗孩子。
秋去冬来,又到了圣诞季节,外甥和女友去阿拉斯加看极光,相信圣诞老人派的女儿对表哥说:「哈,你在北极正好可以寄一封信给盈盈,寄信地址是北极,盈盈会相信是圣诞老公公寄给她的,多好玩!」外甥立刻赞同,表兄妹二人立刻开始草拟信的内容。
这封来自北极的信未能寄出,外甥在北极打视频电话给盈盈:「叔叔在北极,妳看这里有圣诞老公公的家。」外甥逗着小侄女。「没有圣诞老公公,不是真的、只是虚构的故事 (fiction)。」小盈盈正色回答叔叔。
女儿小时候最喜欢《小飞侠彼得潘》(Peter Pan)的卡通电影,是苏格兰小说家及剧作家詹姆斯.马修.巴里的作品,彼得潘是他笔下的虚构人物,一个个性情豪迈奔放,充满好奇心的小男孩,他会飞,永远不会长大。小说讲述彼得潘和温蒂及两个弟弟在永无岛 (Neverland)的冒险故事,《彼得潘》里另一个出眾的角色是小仙子,昵称小叮铃,小叮铃身上围绕着闪亮亮的仙子光粉,这种光粉能令孩子们在空中飞翔。她的语言是精灵语,只有彼得潘能听懂。 故事中温迪告诉妈妈:「新的小仙子在不断地出现。每个新生儿第一次发出笑声时,都会有一个小仙子降生。」但是若世界上多了一个不相信仙子的孩子时,便会有一位小仙子因此而死亡。而小叮铃就是这样的一个小仙子。
当小孙女说:「没有圣诞老公公。」的那一刻,《彼得潘》的世界中又有一个小仙子掉下来死了。
研究指出,将近85%的美国孩童深信耶诞老人真实存在,但这项信念会在8岁后大幅滑落。
英国心理学家博伊尔和麦凯在医学期刊杂志上发表文章,指出欺骗孩子称圣诞老人存在,其实是背叛了他们的信任。孩子最终会发现父母在他们7至8岁之前瞎编乱造,甚至可能会质疑父母是否说了其他谎话。圣诞老人的故事就有如告诉孩子世上有魔法的存在,当他们知道真相时,可能会沮丧和受创伤。这派心理学家认为,让孩子相信圣诞老人的故事,就是把他们暴露在一种残酷的幻灭当中。
不过,另一派心理学家则认为事情没那么糟糕,圣诞老人只是童话故事的一种。奥地利心理学者贝特尔汉姆着作《童话心理分析》,指出童话故事能激发想像力,是儿童正常发展的一部分。这一派心理学家认为,相信圣诞老人的存在,能增进孩子的想像力和创造性,神经科学家发现,那些幼年因相信圣诞老人而产生愉悦的感觉,孩子们长大后会经由相关的声音、味道和景像等重新启动,童年时代那种美好感觉会再次被体验。
没有一个科学証明能够告诉父母是否应该让孩子相信圣诞老人存在,这是每一个父母的选择,以自身的经验、环境、文化,和各方的意见融合后,找出最适合自己孩子的方式来处理。
其实相信圣诞老人和仙子的孩子们总有一天会发现仙子和圣诞老人不是真的,也并没有给他们礼物和留下纸条,而这些年深植在心中的信仰和期待已经深深刻印在他们的心里。在儿女的成长过程里,我不曾「正式宣布」过没有圣诞老人,他们有一天就自然知道圣诞老人的礼物都是妈妈准备的了。
多年后女儿告诉我,有一年圣诞夜她从睡梦中醒来,从二楼看到我将一只她想要的蓝熊填充动物放在圣诞树下,那时她就明白了,却没有问我。女儿说:「妈妈,谢谢妳给我们一个相信圣诞老公公的童年!」女儿说她并没有感到失望和愤恨,反而充满无限温暖、无限感激我守护了他们童年天真,回想起来还是甜蜜又温馨。
圣诞节将至,我将圣诞树装好,缠绕上银白和淡金的丝带、再挂上小灯和装饰,播放着圣诞音乐,这是一年一度最美好的季节,空气中漾着甜蜜温馨的气息。圣诞树立于窗前,金亮澄黄的小灯串闪烁,窗外是邻家院中装饰的的圣诞灯,相互辉映,满室星辉,洋溢着童话世界如梦如幻的情境,彷佛彼得潘正要从窗外的夜空中飞进来。
小孙女仍然认真地将想要的东西写在圣诞老人礼物单上,单子愈来愈长。媳妇笑道:「盈盈知道家人会买给她。」一个四岁的孩子,对圣诞老公公仅是初识,只要愿望能够实现,礼物是来自坐着飞天雪橇、只能一年一度靠信件联络的圣诞老公公,或是来自爱她、陪伴她成长的家人,或许并不重要。
「没有圣诞老公公!」对于这句话久久不能释怀的,也许不是小孙女盈盈,而是藏在我心中的彼得潘,想牢牢守住童年的天真无忧、无限的幻想和可能性;是母爱的深情,怀念那童稚的字迹寄去北极的信、难舍那看到圣诞老公公礼物时惊喜快活的小脸。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