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俪玲表示,女性投资通常比较保守或太晚作保险。根据近期「中华民国退休基金协会」的调查,平均是从43.5岁才存钱,一般民眾都期望在61岁退休,若是要存1,000万元,就是要在17.5年间要存到这1,000万元,而平均余命还有23年,所以民眾常低估长寿风险,且准备退休金的时间太短,因此,有77%的民眾准备都低于5成。

王俪玲也提到,依调查结果,民眾在作退休规划时有四大迷思,分别是1、太晚开始准备或太早退休;2、无法落实长期投资;3、退休投资太保守或选错工具;4、太晚进行保险及信托保障规画。

王俪玲还说,若每人从35岁开始存,每个月存5,000~8,000元,报酬率4%~6%,到退休时,就可以存到500万~600万元退休金。但如果到45岁再存的话,每个月存5,000~8,000元,只能存300万元,其实时间复利效果是很可怕的。

另外,「超前部署」才有办法投资到比较好的报酬率投资工具,因为等到快退休时,股票一跌,资产就会立即减损,所以建议用人生周期的资产配置,在距离退休30年前可以找8%的投资工具,但若距离退休有20年,可找6%~8%投资工具,若距离退休只有十年,就建议找4%~5%的投资工具,然而若将钱放定存是无法抗通膨及长寿风险。

在保险的部分,王俪玲建议,民眾应早一点规划自己医疗险,太多民眾都太晚才想到要投保防癌险,大家买了很多寿险,但是却对老年医疗保障及长照不足。

#中华民国退休基金协会 #保险 #工具 #距离退休 #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