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东兰屿地理位置独特,孕育出与台湾本岛不同的生物物种,海洋委员会海洋保育署去年委托学术单位调查兰屿海域底栖生物,发现高达32种兰屿新纪录种,包含21种甲壳类、7种棘皮动物及4种软体动物,其中兰屿海域底栖无脊椎动物「小双鳞蛇尾」更是台湾的新纪录种。
兰屿及小兰屿位于台湾本岛的东南方海域,因海陆域地形的特殊性,加上地理位置独特,拥有许多与台湾本岛迥异的生物种类。海保署表示,首次的调查就已记录超过150种个体,且兰屿新纪录种约占20%,显示兰屿的海洋底栖生物物种相当丰富。
团队在兰屿野银潮间带记录到粗腿拟瘦招潮,成为兰屿首次有招潮蟹的正式纪录。在同一地点也发现斯氏折颚蟹,为国立中兴大学施习德教授与博士生许智惟在2020年所发表的台湾新种,这次在兰屿则是台湾的第2笔纪录。
在兰屿沙滩潮上带发现数量不少的中华沙蟹,但在过去兰屿的文献或调查报告中仅有心掌沙蟹的纪录,推测可能原因是两者形态类似,辨识不易所造成。
另外,调查所发现的棘皮动物与软体动物的新纪录种,皆因非常见种,如过去台湾仅在垦丁海域发现过的桑氏柄体参;台湾新纪录种小双鳞蛇尾,因体型小、体盘直径1.8mm及偏好躲藏于泥沙中;或体色与栖地背景十分相似而不易发现的软体动物,如以礁石区海绵为食的割裂圆盘海牛,以及栖息于海藻丛中的翡翠长葡萄螺等。
海保署表示,去年委托中兴大学全球变迁生物学研究中心、国立嘉义大学生物资源学系及国立自然科学博物馆所组成的专业团队,今年会持续调查,并出版调查成果。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