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部7日上午召开第3次碳费费率审议会,而碳交所也争取在5月底前将第2批国际碳权上架,此批碳权将以碳移除类为主,碳交所总经理田建中表示,碳移除商品主要为自然碳匯,也是目前气候问题的主要解方。
台湾碳权交易所在去年12月上架第1批8.8万吨碳权,随即售罄,交易额约80万美元。各界持续关注第2批碳权会在何时上架,据悉目前碳交所努力争取在5月底前上架。
目前国际大厂像是苹果,目标在2030年达到碳中和的目标,更斥资2亿美元首创碳移除计画,该基金将直接投资林地计画案;制造产品一定会排碳,因此苹果也会要求相关供应链採用移除类的碳权,目前大多碳移除的碳权多为自然碳匯,虽也有科技除碳,但技术还未成熟。
田建中指出,自然碳匯碳权之所以具有碳移除的特性,主要是会吸收二氧化碳,排出氧气,包括绿碳、蓝碳、黄碳等,其中绿碳就是所谓森林碳匯,最能储存二氧化碳的就是森林。
蓝碳则是海洋碳匯,碳会以各种形式储存在海洋生态系中,包括红树林、溼地、海草床、沼泽、深海底泥等,以红树林为例,每公顷可以存1023公吨;至于黄碳是土壤碳匯,土壤也会储存二氧化碳,不过田建中提到,自然碳匯也有永久性的问题,如有遇上森林大火等风险。
至于第2批碳权会不会都是国际大厂代工的供应链来抢购,田建中认为,不一定都是国际供应链,部分公司如果对碳权有一定的认识,对于第2批的商品也会有兴趣。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