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发展迟缓儿发生率约为6~8%,台湾每年约有20万名新生儿来计算,每年就会新增1万5000名发展迟缓儿童,是指在认知、语言及沟通、心理社会或生活自理技能等方面,有疑似异常的情形,须经由专业医疗评估确认。

恩主公医院中医部主任张晋贤表示,3岁前是发展迟缓的黄金治疗期,提早诊断治疗,效果可提高10倍以上,传统中医也累积了许多治疗发展迟缓儿童的经验。

在《小儿药证直诀》中谈到「五迟」,就是中医对小儿发育迟缓的观察,有立迟、行迟、语迟、髮迟、齿迟等,而「五软」则是指小儿头软、项软、口软、手足软、肌肉软,都属于小儿发育障碍。

张晋贤表示,临床上使用通窍、醒脑、健脾、补气、滋肾等相应的药物治疗,针灸则可减轻临床症状,特别是能缓解肌肉痉挛造成的疼痛,也可针对不同病状和需求,选取头皮真相对应的区域,如运动区、感觉区、语言区等还搭配治疗。

中外已有研究证据显示,中西医整合復健治疗脑性麻痹,比传统治疗方法更为有效,另外,小儿脑性麻痹所致的症状包括运动障碍、感觉异常、语言能力及智力异常或低下等也可搭配治疗。

除了中医应用在儿童学习迟缓、脑性麻痹治疗的角色议题外,中医师全联会表示,林口长庚医院中医部医师杨贤鸿分享最近天气溼冷、早晚温差大,对于属于过敏性鼻炎的族群如何保养因应等中医养生内容,都会在6月2日下午2点到4点在网路「疯中医基金会」或「中国医药研究发展基金会」开设免费线上课程分享,欢迎民眾上线听讲。

#语言 #復健治疗 #迟缓 #治疗 #岁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