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首批碳权预计将在10月初上架,外界原先预期抢头香的会是太阳光电抵换额度,但据了解,将是更换节能灯具、沼气发电等抵换类型的碳权;碳交所透露短、中、长期计画,认为企业若没把碳有价、永续的概念深植DNA,未来可能会被淘汰。

碳交所去年上架首批国际碳权后,今年中又在国际平台上架台湾供应链最想要的移除类红树林等碳权,碳交所总经理田建中指出,碳权有分为国内外,在国际碳权部分已达到阶段性的国际里程碑,「麻雀虽小、五臟俱全」,虽然量不大,但该有的都已经有了。

至于中期计画,就是将在10月上架的国内碳权,田建中透露,国内碳权多以抵减为主,还没有移除类的自然碳匯。原本传出台湾首批上架的碳权,会是绿电为主的太阳光电,但据了解,目前倾向沼气发电、更换LED灯具等抵减碳权,业内人士透露,主因是光电业者拿电去卖台电,比抵换碳权的价格还要高,若要回收成本一定是卖绿电。

绿电凭证为广义的碳权,目前绿电约1度5元,1张绿电凭证为1000度可卖5千元,电力碳排放系数为每度0.495公斤,1000度为495公斤;电证合一电价每度3.5元,可卖3500元,因此近1吨的碳抵减仍可卖约100美元,但目前在台上架的国际移除类碳权,每吨仅约10美元,对台湾光电业者来说,卖绿电才符合商业考量。

针对长期计画,田建中表示,今年会召开第29届联合国气候变迁会议(COP 29),将锁定国际的趋势去因应,但目前来看,还是把重点放在移除类的碳权,目前该类碳权仍以自然碳匯为主。

田建中强调,台湾是出口导向国家,有80%以上的产业都跟外销有关,气候变迁也是全球性议题,必须提前做准备,因为当大厂的永续要求从供应链一层一层地向下推动,未来即使是小厂也必须遵守。

日前国际大厂Google、微软、META宣布启动共生联盟,承诺签订2000万吨基于自然碳移除信用额度,田建中说,大厂自己就在做,台湾厂商须把碳有价、永续等概念深植到企业DNA,未来才可以存活,并非去海滩净滩拍照就算是尽到永续责任。

#企业 #上架 #移除 #绿电 #碳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