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第三季经济成长率4.6%,为近六季度以来最低,多家国际知名投行认为今年大陆经济成长很难达成5%目标,IMF最新经济展望也下调大陆经济成长率预估值,从原本5%降至4.8%,并表示明年会再进一步放缓至4.5%。世银亦发出警讯,若房市及消费信心持续低迷,大陆经济恐难摆脱长期停滞噩梦。摩根士丹利前亚洲区主席罗奇及金融时报专栏作家马丁沃夫先后指出,大陆经济所面对的难题,与90年代即将步入失落30年的日本颇为类似,大陆极可能重蹈日本覆辙。

两国经济体制不同

重蹈日本失落30年覆辙论者认为,大陆房市不振、地方债务居高不下、消费及投资信心不足,都像极了90年代日本资产泡沫破灭前夕。大陆人行持续释出流动性到市场,但绝大多数企业及民眾会选择把钱储蓄起来或拿去还债,而不愿投入到消费及投资,步上日本资产负债表衰退老路。

根据人行统计,截至今年9月底止,大陆居民及企业定期存款分别来到109兆及57兆人民币,双双写下歷史新高;社会融资总量年增率则持续破底,9月仅8%,创有纪录以来新低,企业及民眾不想借钱消费与投资的心态表露无遗。这正是野村总研首席经济学家辜朝明一直强调的,日本经济陷入长期停滞的主因。

表面上看,大陆经济病兆与日本失落30年症状确实相似。但若深入观察与比较,不难发现,大陆经济体制、发展阶段及成长未来性,与90年代日本一点都不像。

就经济体制来说,日本奉行美式新自由主义,相信市场力量大于一切,政府不干预。也就是说,资源配置应由市场决定,政府应该退居第二线,甚至不该主导经济或产业政策的推进。在这样的前提下,当资产泡沫破灭,导致市场严重失灵时,政府角色自然难以发挥,也无法起到太大作用,连带对经济的衝击与伤害既深且远。

大陆採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认为政府角色与市场同等重要,两者之间必须有一定的平衡。尤其是当有重大危机或事件发生时,政府作为最终决策者,居间扮演角色甚至应该要更突出一点、更具主导力量。过去大陆已经不只一次证明,这个独特的经济体制,让其在因应潜在危机衝击时,可以更即时、更有效率、更具弹性的发挥作用。9月底由中央主导的一系列大规模救市举动,成功燃起经济火苗,无非是一个绝佳例证。

年轻经济体潜力大

另一方面,从经济发展阶段与成长性来看,即便已经歷40多年的经济改革与开放,但对比90年代的日本,大陆市场经济发展还属于中前期阶段。不只2023年人均所得1万2597美元,比不上当时日本约4万5000美元,城镇化率66%,也远不如当时日本已在80%以上。虽然有人认为这是大陆劣势,也存在中等收入陷阱危机,但反过来看,这也证明大陆这个经济体还相当年轻,还有很大成长空间。

根据IMF统计,自1980年至2024年这40多年间,已开发国家每年平均经济成长率约为2.3%,而以大陆为首的新兴市场国家则是4.3%,两者差距足足高达2%。若再将大陆单独抓出来看,这个数字更是高达8.9%。从这个歷史轨迹来看,对于经济发展还未跨入到已开发国家之林的大陆来说,未来经济成长性及潜力之大,当然不是90年代的日本可以与之比拟。

大陆经济在房市低迷、消费、投资信心不振及美国制裁压力下,确实相当艰困,因而引发重蹈日本失落30年后尘的疑虑。北京秉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指导原则,在强烈逆风袭击下,坚持突出政府角色,推出一连串救市措施,希冀藉此摆脱经济泥淖。

未来成效如何,有待时间验证。但可以肯定的是,若能持续推进相关政策、加速改革开放,不难找回市场信心与经济活力,也不至于步上日本后尘。就如同1978年经济改革重新找到经济成长动能一样。接下来,如何发挥新型举国体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正考验着大陆领导人的智慧。

#大陆 #日本失落 #失落 #经济 #重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