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岁工程师陈先生,最近因工作压力开始失眠。每天睡前,脑袋里都在想工作,渐渐地,每到下班时间,他就开始担心晚上是否睡得着,躺在床上时,也会一直起来看时钟,计算自己躺了多久还没睡,原来他不是单纯失眠,而是患上了「睡眠焦虑症」,因对失眠产生恐惧,导致入睡更难,出现恶性循环。
睡眠是维持健康的基础,影响着人体的生理与心理状态。精神科医师杨聪财表示,良好的睡眠不仅有助于养顏美容、控制体重、增强认知能力,还能帮助身体排除毒素,维持最佳状态,但精神健康基金会2024年调查却显示,至少有4成的成年人受睡眠障碍所困扰。
一些民眾睡不好,可能不是单纯失眠,而是睡眠焦虑症造成。精神科医师周伯翰指出,睡眠焦虑症是焦虑症的一种,患者往往是急性子,且有追求完美、容易紧张的个性,累积几次失眠经验后,会开始对「睡不着」产生恐惧,导致每晚担心「今天会不会又睡不着?」。这种焦虑情绪让身体高度警戒,入睡更难,进而形成恶性循环。
周伯翰观察,睡眠焦虑症患者因过度执着于失眠,每次睡前,都会想起过去失眠的经验。许多人会依赖安眠药入睡,但单靠安眠药并无法真正解决问题,还可能导致剂量越吃越高。
杨聪财提醒,健保常见的助眠药,多属于三级或四级管制药物,特别是苯二氮平类、Z型助眠药物,短期内虽能帮助入睡,但长期使用容易成瘾,且可能导致记忆力衰退,增加罹患失智症的风险。有人形容,这类药物就像「好吃的糖果」,仅能治标,不能治本,非长远解决方案。
周伯翰建议,除了药物,更要搭配睡眠认知行为治疗(iCBT),建立正确的睡眠观念,改善对失眠的灾难化思考,打破恶性循环。要注意的是,睡前4小时应避免剧烈运动、少摄取咖啡因、午睡不要睡太久、躺在床上不要滑手机、黄昏后尽量别睡觉、睡前2小时不抽菸、睡前避免大量进食等;若发现自己长期担心睡不着而焦虑,甚至影响到日常,建议向专家求助。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