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已经歷三次政党轮替,每次遇到对中国大陆戒心敌意较强的总统上臺,往往推出「南向政策」,明里暗里的希望企业弃大陆转东南亚,用以增加政府向大陆对抗的筹码。
坦白说,分散风险绝对是好事,「鸡蛋不能放同一个篮子里」着实是至理名言,但成立的前提是「人家的篮子肯让你放」,且「篮子够坚固,撑得起企业生存获利」。以最近发生的一次大陆暂停臺湾凤梨进口事件来看,蔡政府新南向政策完全是「中看不中用」。
这次凤梨暂停进口事件,蓝营对政府大量抨击,嘲讽新南向政策无用,民进党中央也发新闻稿反击。但细看新闻稿内容,会发现「文不对题」,蓝营嘲讽的是新南向政策,民进党举出来强调水果出口有成长的国家,却都不是新南向国家。原因很简单,依据前新北市长朱立伦脸书统计,去年2020年,臺湾凤梨大陆出口量是新南向国家100倍,芒果大陆出口量也是新南向国家100倍;释迦大陆出口量为新南向国家200倍,莲雾更惨,大陆出口量是新南向国家600倍。
也就是说,新南向政策在水果这块的成绩根本乏善可陈,比方莲雾在新南向国家出口仅8公吨,仅相当于4或5臺自小客车的重量。当然,我们不能仅以水果贸易来断定新南向政策成败,需要考虑更多产业,以更全盘的方式分析。但非常遗憾的是,儘管高举新南向大旗,蔡政府的成绩却比不特别强调发展东南亚市场的马政府差上许多。
上图,是把自2008年开始,新南向18国出口相较于我国总体出口的占比,画成折线图。眾所皆知,新南向政策肩负着重大任务:降低臺湾经济对大陆依赖,也就是说对18国贸易成长速度应要异军突起,占比越来越高才对。结果我们看到蔡政府执政快5年,新南向占比从21.2%下降到17.7%,下降3.5%。讽刺的是马政府「嘴上没新南向,心中却有新南向」,对18国贸易占比从18.7%上升到21.2%,上升2.5%,确确实实交出了分散对大陆依赖的成绩。
民进党政府不只「出口占比」成绩不亮眼,出口金额成长同样落在马政府后面。依据财政部统计,马政府对新南向18国出口,从2008年的47,852,522千美元成长到2016的59,228,539千美元,平均一年成长2.7%。蔡政府则是从2016年的59,228,539千美元,成长到2020年的61,073,692千美元,年成长仅0.8%。从年均成长2.9%跌到0.8%。说句玩笑话,民进党若真有心推动新南向,乾脆请马英九回来当总统。
贸易拿不出成绩,如果外交拿得出成绩,或许还可称新南向成功。但这几年成绩也是乏善可陈。蔡总统不旦未能如前一任民进党政府总统陈水扁一般,二度到新南向国家印尼过境。上任快五年也未在新南向国家任何一国增设具发放签证功能代表处。反观马政府执政八年,臺湾成功于2014年让国合会于仰光设立办事处。2016年3月更更名为驻缅甸臺北经济文化办事处(Taipei Economic and Cultural Office in Myanmar),由中华民国外交部管辖,并开办领事业务。
写这么多,笔者并非是要歌颂马英九英明神武,替臺湾创造多亮眼的经贸与外交成绩。但前后两任政府,同一个施政领域,前任政府硬是表现比后任好,且前任上任前并未高调把这个领域当成施政重点,也未特别花心力着墨,成绩却较后任出色。这个后任,也就是蔡英文政府,是不是应该好好检讨一下?
在这里送「低调」两个字给蔡政府,有的时候困境也未必无法突破,只要将心比心,了解各国政府希望与包含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为善的心态,相信成事机率能大很多,共勉之。(作者为网路媒体工作者)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