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暖化衝击日益加剧,国际上掀起碳中和热潮,已有上百个国家明确宣布2050年将实践碳中和,欧盟将于2023实施碳关税,日本则将减碳视为产业重大转型战略。
电动车企特斯拉在2020年凭藉卖碳排放额度,获利高达16亿美元,原因就在于美国一些州要求汽车公司于2025年前销售一定比率的「零碳排放」的车辆,无法达到者则必须从专卖电动车的特斯拉手中购买碳排放额度。
美国大型指标性企业苹果、微软、谷歌、亚马逊也加入此项潮流。苹果去年7月宣布要在2030年对整体公司业务、制造供应链和产品生命周期实现碳中和的目标。
大陆则将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习近平在日前召开的中央财经会议上指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强调要如期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
综上所述,碳中和已从环保问题,发展成为产业问题。当世界各国、各大企业都订出目标,进而将影响中下游供应链都必须配合实现碳中和。
反观台湾,官方只有定下2050年回到2005年排放量一半的目标,也未将减碳视为产业转型战略,如今因为藻礁公投,政府甚至威胁要增加燃煤。在这场全球减碳趋势下,台湾已然成为后段班,企业未来也极可能因各国、各企业的碳中和政策而被甩出供应链。再不减碳,台湾危矣!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