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初到大陆参加台商友人在苏北的娶媳婚礼,从男方下聘、迎娶、婚礼喜宴到女方的回门宴,礼俗繁多;由于新郎是独子,其父事业有成,因此尽量将婚礼办得盛大隆重。
女方家在三线郊区城市,但非常重视规矩,一切仪式都遵循古礼进行,繁文缛节耗时耗力,我们这些从台北远来的亲友团总算见识一番。
婚礼当天早上八点在友人工厂里用过早餐就进入备战阶段,司机们还要先吃四种甜点和甜汤才上路。我们于九点出发提亲,一行三辆车穿越市区开进乡间的女方家。
新娘父母已在倒U字形的门口迎接,女方的房宅是两层楼洋房,新郎父母将厚厚的聘金聘礼放在厅堂的桌上后,和新郎、亲友及准亲家分坐两旁等候新娘入场。
约莫过了三分钟,新娘由娘家亲友陪同从前院侧房进入厅堂向准公婆和男方亲友奉茶,大门前的长串鞭炮同时响起,邻居纷纷在门口观礼。婆婆给了媳妇红包后,双方母亲为新人戴上项炼首饰、相拥、合照,接受左邻右舍的道贺,全程约一小时结束。
十一点多返回工厂停留半小时后,新郎由娘舅们和工厂主管陪同分乘六辆豪华礼车再次前往新娘家进行迎娶,父母和亲友团没有随行,后来听说新郎还上演「过三关」才能娶得美娇娘的习俗。
午后一点多,在炮竹声中准新娘回到设在工厂宿舍的新房,员工早将宿舍的玻璃大门关闭并群聚门前大声喧闹,新人被挡在门外40多分钟,随行亲友抛塞十多条香菸后员工才开门放行。
新娘进门后立刻受到屋内员工彩花纸炮的热烈欢迎,旁人说这是小场面呢,被阻挡一个多小时是常态;在台湾如果开这玩笑,新人早就翻脸了。当时门外气温不到10度,冷风飕飕,但是新娘始终低头面带微笑,看来要成为台湾的少奶奶并不容易呢。
忙到接近两点早已飢肠辘辘备感劳顿,和新人在宿舍接待厅用过中餐略事休息,下午四点多大伙又赶到市区的饭店准备正式婚礼,居然许多远来的亲友已经提早两小时在喜宴餐厅等候,嗑瓜聊天,和台湾宾客姗姗来迟习俗大不相同。
六点半婚礼准时开始,席开三十余桌,礼堂的舞台前搭了一座长约六公尺、宽两公尺铺着红地毯的伸展台,先由新郎新娘穿着中式礼服从休息室走向伸展台接受大家的祝福,揭开头纱之后,又立刻返回休息室换穿西式礼服,和双方家长再走一次红毯。
接着由新郎父亲致词,地方官员们被安排在房间部,没有露面,不像在台的婚礼总要请些达官贵人说几句话,甚至还要介绍有哪些显贵到场致贺;习近平上任后,官员的作风都非常低调。
喜宴上菜前,桌上的几包香菸已一扫而空,酒席有大闸蟹、乌参、豆虫、鸡鱉煨汤等十几道菜,和当地生产着名的两罈浓香型白酒和红酒果汁,一桌1800元人民币,吃得宾主尽欢。
婚宴司仪主持节目功力一流,充满幽默喜感,字正腔圆又清晰的妙语在吵杂的宴席里丝丝入耳;只是小朋友太多,而且都跑到舞台上翻滚嘻乐,没人劝阻,司仪只得不断和这群小贵宾玩游戏,送礼物,这种景象也算是大陆婚礼的一种次文化。
大陆宾客参加喜宴对剩菜都不打包,有人形容这是「穷大方」,可是不管有没有喝完的酒全被带走,桌上看不到酒罈。喜宴进行两小时,八点半宣布结束,比台湾婚宴至少三个小时要乾脆多了,只是喜宴结束没有新人送客与照相的习俗,我反而不习惯了。
回到工厂已经快十点了,伙房员工准备了麵点给新人充飢,从台湾来的亲友团倒是喝得醉醺醺。夜里气温降到2度,天寒地冻,大家不胜酒力,纷纷休息准备第二天中午参加新娘的回门宴了。(欧阳圣恩/文史工作者)
【徵文启事】
中时新闻网「两岸徵文」栏目,徵文主题:台湾人看大陆、大陆人看台湾、两岸看世界、两岸一家人、两岸新时代,欢迎全球华人投稿。
期盼作者透过亲身经歷的故事,刻画两岸社会肌理,描绘世界见闻,打破刻板印象,促进两岸民眾相互瞭解、建立全球视野,向读者展现时代的脉动与发展趋势。
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
脸书粉专https://www.facebook.com/520ROC,欢迎线上互动。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