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世界新闻常提到全球能源的短缺与能源价格的飙涨,有些新闻报导甚至称此次能源风暴的衝击可比拟1970年代初期,石油价格飙升所引发的石油危机。这次化石燃料的短缺是由天然气开始,扩散到燃煤与石油,衝击到许多国家。灾情最惨重,被报导最多的国家包括中国、英国、印度、德国、黎巴嫩等。风暴中天然气的价格一度较去年上涨4~5倍。俄罗斯普丁喊话,不以天然气为武器,威胁其他国家,还可以增加天然气产量协助欧洲国家。之后,天然气价格开始回稳,但漫漫长冬是否能顺利度过,自求多福走着瞧吧!
天然气供气不敷需求的原因是,去年冬天长久的低温与今年的酷夏,增加了天然气的消耗,减少了库存;由于气候的关系,全球风力发电绩效偏低;新冠疫情肆虐,影响天然气设施的正常营运;以及后疫情的经济復甦等影响。此外,印尼煤矿区发生洪灾,中国8月份山西矿区的洪水,加上与澳洲交恶,自己切断了澳洲煤的进口,只有自其他地区进口。煤也不够,只能去抢气了。
为了拯救地球,减少碳排是当务之急,而能源的使用首当其衝。能源使用电力化是降低碳排的重要途径,全世界电量需求一定会加速成长,在此同时还要关闭排碳量最大的燃媒发电,那电从那里来?再生能源很理想,但受限于自然环境与气象状况。最大困扰是再生能源无法调控,万一无风无光时怎么办?在储电技术没有进一步的突破前,再生能源还是无法独当一面的,还是需要大量的传统可调控发电设施。
储能技术包括化学电池(锂电池)、使用氢气的燃料电池、以及抽蓄发电。目前除了抽蓄外,其他两种方式的大规模使用,还待进一步的尝试。特斯拉2017年在南澳打造世界最大电池储能系统,供电容量为10万瓩 ,储存电量为12.9万度,建造价格为6千6百万美元,2021年美国佛罗里达州兴建的电池,40.9万瓩,储存量为99万度。电网用燃料电池的价格就更惊人了,10万瓩可发电10小时(100万度)的燃料电池,2020年的造价介于2.79~3.49亿美元,预估2030年的造价介于1.44~1.82亿美元。
台湾明潭与大观抽蓄设施共10部机组,总装置容量260万瓩,可供电总量为1600万度,效率为75%,也就是说放水发电量仅为抽水时耗电量的75%。台电规划在德基水库建第三抽蓄电厂,总装置容量36.8万瓩,可供电总量为154万度,预算为260亿台币。
再生能源发电设施的建构需要时间,但过渡期怎么办?电网也需要可调控发电机组来维持供电的稳定,使得燃气成为不得不的选项,但是燃气仍然会排放二氧化碳,燃煤是0.82公斤/度,燃气是0.49公斤/度。天然气体积庞大,输送与储存与能源安全供应息息相关;天然气发电成本中,购买天然气的成本占比高达90%,气价的波动,会强烈衝击发电成本,现在的状况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核能发电是另一个选择。核能发电燃料体积小、重量轻,运输贮存方便;即使不添加燃料,亦可长期运转。核能发电燃料铀的採购成本占总发电成本比例低,发电成本稳定。且核电厂一旦兴建完成,其发电成本较不易受到国际能源价格波动的影响。何况核能发电不靠燃烧产生能量,故发电时不会造成空污与排放二氧化碳,它对环境的衝击从总量来看确实是最小的。
由于某些人或环团对于辐射的莫名恐惧,并不认同核能发电是绿能或洁净能源,但相比之下,核能发电是唯一能调控的无碳能源,是无可争议的。人类或某一个国家该不该、要不要使用核能确实是一个见仁见智的议题,依各国的天然环境、自然资源、地缘政治,与政治现实会有不同的政策,各国的核能政策会有很大的差异是可以预期的。
在气候变迁的危机下,将地球的温升控制在1.5。C之内是科学界一致接受的目标。为了达到此目标,2050年达到碳中和似乎已是共识。欧盟还定了在2030年,二氧化碳排放减量55%的目标,目标定了,该如何达到此目标是各个国家的事。
首先,燃煤电厂一定要被替换,而再生能源发电最美,但最不实际。燃气二氧化碳排放量仍为燃煤的60%,但到底少一些。所以有些国家认为应该採用不排放二氧化碳核能发电。是否兴建核能电厂来减排,是各国主权可以决定的事。但是任何建设都需要资金,欧盟是否资助核能电厂的兴建,大家就要有共识了。欧盟的执委会联合研究中心,研究报告的初稿指出,核能应属于绿色能源,但是有些国家不同意。事实上,欧盟国家之间对于天然气算不算绿能,是否资助燃气电厂的兴建也有不同的声音。
目前,在欧盟所谓绿色新政的经费运用策略中,核能与天然气都尚未列为补助的对象。这与其说是各国有各国的见解或理想,不如说是大国间的角力。法国有雄厚的核能工业,当然赞成核能;德国非核、自废武功,反对资助核能,除了要为自己擅长的再生能源找出路外,还想要推展天然气。欧洲使用的天然气80%由俄罗斯进口。天然气管线经过乌克兰,俄罗斯与乌克兰横眉竖眼时,欧洲各国也在着急,所以由俄罗斯直接拉了两条海底管线到欧洲,北溪1号与2号,都由德国上岸,输送量各为550亿立方米/年,总合已经超过德国2020的进口量893亿立方米。德国人反对核能,法国人就领头反对天然气电厂。
这次能源价格飙升的震撼,势必对各国的能源政策有重大的衝击,法国政府已经开了第一枪。法国目前的核能政策,是在2035年将核电的占比由目前的70%降到50%,但经歷这次能源价格飙涨的大震撼后,法国总统马克宏日前说要投资10亿欧元发展小型模组化反应器。其实这类型反应器的发展,在其他国家早已进行,包括美国、英国、加拿大、中国、韩国都有相关的计划。法国政府领衔送了封信给欧盟,提出核能是「可负担的」、「稳定的」、「不受外力干预」的主要能源,可以保护欧洲消费者,不受能源价格飙升的影响。连署这封信的国家有保加利亚、克罗埃西亚、捷克、芬兰、匈牙利、波兰、斯洛伐克、斯洛维尼亚,与罗马尼亚。这10个国家除了波兰与克罗埃西亚外,其他国家核能发电量的比例介于19.9%至70.6%间。这个名单上还不包括高比例使用核能的瑞士、瑞典与比利时。瑞典在1980年就公投决定2010年非核,但仍然允许完成兴建中的电厂。2010年瑞典改变政策,允许兴建新的机组替代停役的机组,目前仍有六部运转中的机组,核能发电占比为30%。
台湾是海岛,土地面积小,人口密度高,没有天然资源,能源几乎百分百依赖进口;单位土地面积的发电量,台湾排名世界第一;燃煤人均进口量,全球排名第一;液态天然气人均进口量,全球排名第三。台湾是独立电网,电网可以承受的再生能源比例低,也需要更多的可调控电力作为备援。假如台湾2025年的再生能源发电量真在2025年达到20%,单位面积光电与风力发电量必须是德国目前的2.7倍;即使做到了,剩下来的80%还是要靠燃煤与燃气等化石燃料,长程来看,2050年的碳中和怎么办!
近日全球的能源风暴,送出强烈而明确的讯息,「以气养绿」是行不通的,要承受非常大的风险。如果台湾的经济是一个平台,平台靠能源支撑,仅靠再生能源与化石燃料两只脚,平台是站不稳的,核能发电则是稳住平台的第三只脚。2018年「以核养绿」公投的结果明确的告诉政府,台湾人民支持2025年以后继续使用核能。但号称民主的政府并未尊重民意,能源政策未做调整。让我们再一次展示意愿,请大家支持12月18日的「核四商转」公投,实质终止非核家园政策,启用核电机组,进而保障人民享有不缺电、不限电、不断电与低廉电价的自由。贯彻「以核养绿」才是迈向碳中和的康庄大道。
(作者为国立清华大学原子科学院院长)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