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都来自台湾的民主党候选人吴弭当选美国波士顿市长,成为该市首位女性和有色人种市长。她的当选对于近年来因新冠肺炎而饱受歧视与凌辱的美国亚裔来说,起了不少振奋的作用。台湾媒体多视为「台裔之光」、「华人之光」,觉得与有荣焉。美国媒体则把重点放在她女性、有色人种的身分或是支持非裔的政见,认为是身分政治在美国东岸民主党阵营的又一次胜利。回顾她的家族歷史与从政心路歷程,可以找到今日两岸的启发之处。
权力是改变千万人的魔杖
几年前台湾的王童导演拍了一部以外省家族为题材的电影《风中家族》,在中国大陆片名则为《对风说爱你》。该片的英文片名《Where the Wind Settles》或可翻成「风止之处」,则更能传神的说明经歷战乱、流亡、离散的一群人卑微的命运与对安身立命的渴望。从某个角度看,吴弭正是出身自这样的家族。她的家族就像许多从台湾移民美国的外省家族一样,出于对战争的恐惧,失根的无依以及有家归不得的无奈,选择离开台湾,移居新世界。他们有若惊弓之鸟,向往平安,寄望富庶强大的美国成为他们的「风止之处」,可以作为安家休养的落足地。弭兵止战,「弭」字有停止、安抚的意思。吴弭的名字正说明了这个家族的追求与渴望。
政治在这种经受战乱与威权的家族眼中是暴力、黑暗、腐败、动盪的代名词。权力是蹂躏他们的洪水猛兽,国家是碾压他们的暴力机器。在政治面前人是如此渺小轻贱,彷佛蜉蝣草芥。政治是人兽鬼的竞技场,成王败寇,生死一瞬。所以要避之唯恐不及,要明哲保身,逃的越远越好。鸡犬相闻之陌,帝力无有之乡,才是他们心中的桃源。
吴弭就像许多亚裔移民的第二代,承载家族的希望,父母的寄托。她也不负期待,乖巧顺从,才学兼备。医生或律师等专业白领,是他们的最佳甚至唯一的出路。但是如果不是遭逢家变,必须担起重任,也许就无缘成为现任民主党参议员华伦的助理。她从华伦身上获得政治启蒙,受到进步主义深刻的影响。从此她对于政治的看法大为改观。
她决定抛下父母精心为她规画好的人生,放弃家族对于政治中充满风险与黑暗的恐惧。她发现权力未必是不可控制的巨兽,它也可以是改变千万人命运的魔杖。政治是充满风险、尔虞我诈,但是逃避不能改变什么,却可能任人揉捏。她表示:「在某些方面,也许最大的风险,就是选择远离风险。」她决定直面命运,不再逃避,走上从政之路。当她决定透过政治改变她生活的城市,打造心目中理想的家园,同时也可能改变了家族的命运,不再漂泊,风止树静,从此他乡是故乡。
公民民族主义完美展现
吴弭的故事不仅仅是移民成功学的案例,她家族的命运与对政治的态度,是近百年来千万华人离散家族的写照。她在当选演说上还用中文致意,表示她没有否定她文化身分的一部分,作为移民第二代,一定也还带有某种程度的母国文化记忆。她又身为女性,但她并没有局限在身分政治上,刻意讨好特定的族群,而是重视环保与弱势的进步议题。北美地区由于是移民社会所组成,不同于旧大陆由共同的歷史、文化、语言与血缘所构成的民族国家,所以国家统合与认同有不同的讨论。特别是加拿大,由于有魁北克法语区独立运动的关系,而有「公民民族主义」与「族裔民族主义」的辩论。前者是指国家可以建立在对政治价值、体制的认同与参与之上,不必如后者强调歷史、语言、血统的一致性。前者更重视未来目标的追求,不如后者强调过去的共同经验。所以吴弭的当选与其说是身分政治的胜利,不如说是公民民族主义的一次展现。
百年来中国歷经外患内乱,不知制造多少风中家族在战乱中飘零失所、辗转于途,有的家族得幸枝开叶散,落地生根,但亦有风雨飘摇,从此没落者,为政者应知所警惕,莫诉诸于歷史悲情,或炫之以往日荣光,将家国民族大义置人民福祉安危之上,更不可任由外人挑拨,甘为犬马,自陷危境。人民要的很简单,就是弭兵消灾,安居乐业,掌握自己的命运,找一个风止之处,开创新的明天。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