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G7外长会议首次邀请东协外长参加;美国国务卿布林肯紧接着风尘仆仆出访印尼、泰国和马来西亚等东协国家;中国大陆领导人习近平上月底与东协领导人共庆建立对话关系30年,并宣布与东协升级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作为美国「印太战略」重要的一环,东南亚国家不可避免地成为中美战略博弈的「夹心饼乾」。
美欧「印太战略」遇阻
早在今年5月的G7外长会议就曾邀请印度、澳洲、汶莱等印太国家与会,本月召开的G7外长会议,除缅甸之外的东协9国外长首次集体受邀,再次显露出G7对抗大陆与俄罗斯的明显意图,可以说如今的东南亚几乎相当于冷战时期的中东欧。
自二战结束后,亚太区域整体秩序都是以美欧洲的规范为基础所倡导的「自由开放秩序」。随着大陆影响力日增,美国主导地位受到挑战,威胁美国在亚太地区长久以来所建立的秩序,因而有欧巴马的「亚太再平衡」战略,及川普到拜登的「印太战略」。
自今年下半年以来,美国拜登政府对东南亚各国展开了密集外交攻势。拜登总统时隔4年重返东协领导人峰会,副总统、防长、商务部长接连到访,国务卿又亲自出马,邀请东协领导人赴华盛顿参加美国与东协国家峰会,拜登政府对东南亚的重视程度远超前任。
在美国的影响下,法、德、荷等欧洲多国纷纷加入「印太战略」行动,欧盟发布《欧盟印太合作战略》,G7外长会议首邀东协国家参加、德国军舰20年来首次穿行南海等。欧洲国家加入印太战略行动固然是为了与美国同步,平衡大陆在该地区的影响力,但也有维持自身战略独立性的需要,这也就导致美欧在处理印太事务时意见和立场难以统一。譬如因为属地的存在,法国的印太政策偏向维护其「主权」且军事色彩深厚,德国却淡化安全领域衝突而着重地区治理。
同时,对于在东南亚的安全防务、经济合作和地区治理三大领域何者为重,美欧并未达成明显一致,而且也与东协各国的实际需求存在差异。譬如,布林肯提出的印太经济架构,主要侧重于数位科技、供应链等,欧盟则欲在该地区推行高标准的经贸合作规范。虽然美欧提出「重建美好世界」的全球基建规画以对冲大陆的「一带一路」倡议,但这既需要美欧提供庞大的资金和技术支持,也要求东南亚各国具备较高的现代治理水平,执行时皆会遭遇不小的困难。
南海行为准则时机迫切
东协诸国基本都是开发中国家,无论国家整体政治、经济实力还是国防皆较为薄弱,同时部分国家与大陆还存在岛礁争议、海洋管辖权争端,导致他们在南海问题上引入大国,尤其是美国来牵制大陆,形成「经济靠大陆、安全靠美国」的矛盾策略。但是,东协各国又奉行大国平衡战略,所以东协2018年与大陆首次联合军演,2019年又与美国首次联合军演,本月初还同俄罗斯首次海上联合军演。一方面,印尼、马来西亚等对美、英、澳联盟的AUKUS表示强烈不满,另一方面越南、菲律宾近期又在争议岛礁和南海仲裁上动作频繁。凡此种种皆表明,未来南海不会平静,各方亟需找到有效方法管控分歧。
首先,负责任大国在相关区域内应当扮演良善治理、维护地区稳定发展的角色。正如新加坡总理李显龙所说,「我们不希望这个区域成为竞争和衝突的地方,也不希望被迫选边站队。」无论是美欧还是中国大陆,都不应该加剧地区紧张局势甚至挑起争端,让区域国家成为「夹心饼乾」甚至「炮灰」。
其次,中美之间应探讨达成海上行为准则。据统计,今年上半年美国在大陆周边附近海域活动逾2000次,在南海大概有500次之多,此前美军核潜艇又在南海发生撞击事故。因此,双方应尽快畅通相关沟通机制,探讨建立覆盖全海域的行为准则,否则2001年的中美南海撞机事件有可能重演。
大陆与东协国家宜尽早达成「南海行为准则」。《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签署即将满20年,当前各利益攸关方都试图扩大在南海的存在,造成既成事实,「南海行为准则」的制定显得更为紧迫。同时,大陆仍应积极推动与相关声索国之间的海上合作,以合作增强互信,最终实现南海问题的彻底解决。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