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总统在新年文告中,提出了四大主轴:「持续走向世界、维持经济发展动能、巩固社会安全社会体系、坚守国家主权」,其他三项不论,若以现况持续发展,至少「维持经济发展动能」是相当令人担忧的。
去年台湾经济成长率达到11年新高6%,今年预测也有4%;资讯电子业出口屡创新高,台商纷纷回台投资,经济情势一片大好。蔡总统欣然指出,股市年涨23%创歷史新高、人均GDP首超3万美元、今年重返全球20大经济体、半导体业全球领先、投资台湾方案延长将创造9000亿元投资和4万个工作…。
然而,蔡总统没有提出的极大隐忧,是今年元旦即生效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协定》(RCEP),对我国带来的贸易威胁。这个有亚太15个成员国的协定一旦生效,成员间彼此大量贸易将立即免除关税。特别是中国、东协、纽澳间的65%货品,将「立刻」免除关税;它们和南韩间39%至50%的货品也立刻免关税。在各种货品的过度期陆续结束之后,86%从日本到中国的货品将免除关税,88%从中国到日本的货品也同样免除关税。我国除了蓝营执政时在1996年签署了《资讯科技协定》(ITA),多数资通讯产品得以和其他签署国相互免关税外,其他产品就都须缴交关税。
经查,15国的非农(工业)产品平均关税率为:新加坡0.0%、印尼8.0%、菲律宾5.5%、泰国7.1%、马来西亚5.2%、汶莱0.3%、缅甸6.0%、柬埔寨10.0%、寮国8.2%、越南8.4%、纽西兰2.0%、澳洲2.6%、中国6.5%、日本2.5%、南韩6.6%。除出口到新加坡和汶莱的产品基本无虞外,到东南亚各国的产品都要缴交5%以上的关税,而对中国和韩国的出口关税也超过5%;除非台湾企业「天赋异禀」,否则交了关税之后,真的还有竞争力吗?而在这种发展之下,我们「新南向政策」真的可以深化和东南亚国家的合作,取代或分散对中国大陆的贸易?过去5年的发展,不是正好相反吗?
「非资通讯」产业出口必须缴交关税,所以相对于「资通讯」产业停滞不前之下,台湾的K型发展(资通讯一枝独秀,其他停滞不前)的现象将更为明显,产业结构更不平均、风险提高,产业间所得分配更加恶化,特别是吸纳大量就业的低薪服务业和高薪资通讯业差距更大,将会是产业结构和社会稳定,甚至是社会治安的一大隐忧,政府可曾认真思考这个问题?
而在能源配置上,政府说今年初就会提出「净零碳排」的路径图。但只要提出「净零碳排」路径图,开始推动新绿能取代旧能源后,企业的生产成本将大幅增加,否则对欧盟出口很快会被课徵「碳税」;但生产成本大增后,我国国际贸易竞争力还能维持多少,其实是个大疑问。
最后,台湾地狭人稠,产业经济发展密度可说全球最高,已濒临西部平原可承受的极限。这导致台湾土地价格远高于竞争国家,前年以来房地产价格又持续飙高,无壳蜗牛难以立足,台商回台投资也困难重重,政府可以如此乐观吗?又军公教加薪4%好像很大恩惠,但落实之前的高频率消费物价早已飙涨5%以上,军公教形同实质减薪;看看疫苗和纾困处理,我们如何期待高水准的行政效能?(作者为华梵大学人文教育学院兼任特聘教授)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