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后一直想考研究所深造。但研究所当时少之又少。在几乎都没希望时,政治大学开办财政研究所。可是所考科目亦非我的专业,但仍报名一试。
当年大学门户之见甚深,有排外现象,研究所名额儘量留给自己学生,考试题目故意出在只在课堂上讲过的内容。所以我当时就向读政大财税系的一位朋友,借笔记来读来应考。
你会考得上的啦!
可是当时我已在中央银行上班,根本没有时间准备。自己感到无甚希望,乃将向朋友借来的笔记还给他,说不考了。这位借笔记的同学,鼓励我:「不要放弃,你会考上的啦!你会考得上的啦!」因此我将要还他的笔记又拿了回来。放榜时我居然金榜题名,当时录取10名,校外生只有二人,我是幸运者之一。
我的硕士论文「法人所得税之研究」指导教授是所长张则尧先生。财政研究所是他努力争取才办起来的,他对学生都主动照顾。行政院成立赋税改革委员会,向政大财政研究所找人。
我是财研所第一届毕业生,所长张则尧先生乃推荐我去。将我由当时工作的中央银行借调到赋改会。开启了我在财税界一系列的生命。
参加赋税改革
当年政府决定要办九年义务教育,必须筹措财源。先总统蒋公乃在行政院下成立赋税改革委员会(简称赋改会),邀请中央研究院院士,时任美国康乃尔大学经济系主任的刘大中博士出任主任委员。财政部、经济部等多个部会首长为委员,规模大、层级高。赋税改革委员会虽名为赋税改革,但重要目的是增加税收,支应九年国教。
任何时候加税获得人民认同的机率都较小。但刘大中先生才气横溢,能写、能说。面对立法院及媒体,经常辩才无碍,态度诚恳,赋改会提出的改革案,被认同的机率自然较高。刘先生的贡献,功不可没。
刘先生在台湾是学水利工程的,因对数学有兴趣又擅长,他说,数学的东西到他手上,就能变出戏法。到美国改读计量经济学,1940年获美国康乃尔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多年担任中央研究院士,对国家贡献至多。由于工作忙碌、性急、讲求效率,罹患肠癌,末期时病痛难耐,但因夫妻感情至深,1975年8月14日与夫人一起仰药自尽。
赋改会让我受益匪浅
我在赋改会学到很多日后有用的东西,首先委员会开会时,我有幸担任记录,所以必须专注每位委员的发言,再整理记录,自然能增长学问。
委员多为部长级官员,他们的歷练、发言、逻辑观念,再再发人深省。我在赋改会工作十分努力,经常带两个便当,一个中午,一个下午下班吃,到晚上10点才回家。年终考绩常在90分以上。
赋改会结束时,刘大中先生替我找到奖学金,去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国际租税计画(International Taxation Program)进修一年。他知道我英文不好,特别调我当他的秘书,进出他办公室,谈事,都用英文。当时我很怕进他办公室,因为要讲英文。有心的长官要为国家培养人才,栽培部属的用心,实在值得后人学习。
能追随刘大中博士这样有学问、有见识的长官,又能获得他的赏识与栽培,真是三生有幸。感谢上帝让我遇到了生命中的诸多贵人。
谈到生命中的贵人,除了刘大中主任委员外,前面提到我向他借笔记的那位同学,当时我将笔记还给他,说考不上的,不考了时。要不是他那句鼓励的话:「你会考上的啦!你会考得上的啦!」我将要还给他的笔记,又拿回来,参加应考,而被录取。我后面的日子,恐不会在财税界发展。我在财税界也算出人头地,对国家小有贡献。这位同学一句鼓励的话,他成为我生命中的贵人了。
我在想,如果我们能时生感念之心,我们生命中的贵人,又何止一、二个人呢?时时感恩,贵人就多多出现。我们如能时时帮助、鼓励别人,也会成为别人生命中的贵人。
(作者为前监察院院长,本文作者授权中时新闻网与台湾醒报同步刊登)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