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消费性电子展CES日前落幕,会中的一大焦点就是汽车产业的发展。在节能减碳的环保趋势之下,电动车的发展已然是不可抵挡的趋势。然而面临汽车市场这波由燃油车转向电动车的转型,台湾政府似乎毫无准备。
为了加速转型,近年各国政府纷纷订定了燃油车退场的时程。印度在2025年要禁售燃油机车,而挪威则是要在2025年禁售燃油汽车。2030年英国、德国、荷兰、丹麦、冰岛等国,都将禁售燃油汽车。
碳排大国美国虽然将全国碳中和目标订在2050年,但拜登政府去年12月也已签属行政命令,指示联邦政府机构2035年前只能添购零碳排的新车,且订下2030年前市面销售的新车,必须有五成是零碳排汽车的目标。显见许多早有意识的国家,皆已衡量各国国内的各项条件,订出最符合本国的减碳目标。
不光是目标,相关配套措施也搭配出笼。譬如英国因为2030年要禁售燃油车,所以去年11月就宣布,今年新建或是重新装修的建筑物,都需设立电动车的充电装置。拜登政府的基础建设法案,也同时编列了75亿美元预算,要扩充电动车的基础充电设施。
反观台湾,在产业转型和电动车市场的布局本就落后其他先进国家,政府政策又不断摇摆。赖清德2018年担任行政院长时,曾宣布2035年要禁售燃油机车、2040年要禁售燃油汽车。但苏贞昌上台后不久,又在2019年以「油电平权」为由,取消燃油汽机车的禁售年限。且过去两年,政府打着减少空污的名号,却让汰旧购买新燃油机车的民眾可以获得补助,等于变相降低民眾换购电动机车的意愿、鼓励民眾继续购买燃油机车。
在各方压力之下,政府才终于宣布今年起,将取消燃油机车补助。这也令许多业者和民眾怀疑,政府到底有没有想好一套完整的减碳与转型蓝图,还是只是今天想一套、明天想一套?若没有提早拟定完整政策、设定阶段性方向,台湾真的有机会如蔡总统在去年4月22日的世界地球日所说,与全世界一起达到2050年碳中和的理想目标吗?
去年在英国格拉斯哥举行的联合国全球气候变迁大会上,世界主要国家就在会中达成了其中一项为2040年,全球禁售燃油汽车的《格拉斯哥气候协定》。虽然不少汽车大厂包括Volvo、Jaguar Land Rover、福特、通用汽车、宾士以及中国比亚迪都跟进签署,表示愿意配合,但也有包括日商丰田、德国BMW在内的传统车商不愿做出承诺。
BMW的理由也相当冠冕堂皇,因为他们认为并非世界所有国家,都会积极建设电动车所需的基础建设。在各方面条件都已完备的先进国家,譬如挪威、荷兰,他们当然愿意只卖电动车;但若是其他相对较落后、贫穷的国家,政府没有政策配合、基础设施不足、电力网路不完备,要怎么只卖电动车?
台湾政府若再不思考台湾的软硬体要如何往零碳排的方向转型,恐怕以后就只能沦为国际厂商眼中的「落后国家」,甚至只能接收先进国家都不想要的燃油车了。(作者为口译工作者)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