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micron病毒(简称为O毒)确诊病例数连日暴增,行政院长苏贞昌却宣称「不排除与病毒共存」,令人担忧政府是否已失去和病毒搏斗的能力与决心,只好「躺平」。现在是疫情大爆发前夕阶段,若迟迟不启动三级警戒,春节期间大范围群聚活动势必造成海啸般疫情。为了让国人过一个好年,也为了避免去年5至6月时全台恐慌重现,蔡政府务必回归「动态清零」理念果断抗疫,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动态清零 精准防疫
由于Omicron轻易突破疫苗屏障、且隐蔽传播能力超强,现有疫调、筛检和隔离资源瞬间吃紧。相较于大部分国家选择「躺平」,甚至韩、日、星等东亚公卫先进国家都相继「失守」,目前真正坚持「动态清零」的,只剩下大陆、港澳和台湾。这并非巧合,而是植根于华人社会性格与政治文化对政府角色、个人义务的共同认知,进而塑造出两岸民眾看待防疫在思维深处的共通点。
首先,两岸政治体制、政府效能虽然大为不同,但民眾都认为政府有保护人民的责任,否则就会失去执政正当性。大陆前年1月武汉以及去年底西安疫情期间,当地政府的官僚作风就引起全民强烈的怒火。同样,台湾去年5月遭受最严重本土疫情,政府公信力也濒临破产。其次,儘管新冠病毒已现流感化迹象,但对于青壮年的所谓「轻症」,对老年人仍然高危,而华人社会又格外崇尚尊老和孝道,和西方「物竞天择」思维迥异,一旦疫情扩散导致中老年死亡率上升,又会衝击到两岸民心稳定。
简言之,两岸至今仍採取「动态清零」思维,就是担心一旦放开后,感染率、住院率暴增,医疗系统崩溃将导致社会信任坍塌,这并非危言耸听。但与此同时,两岸无论是执政者还是社会各阶层,都意识到「戒严式」防疫不可持续,终究要兼顾防疫与社会运转,「精准防疫」就成为双方共同追求的方向,并在实务上不断靠近。
先看台湾,近期推出的「数位新冠病毒健康证明」,除了实名制绑定并连结疫苗接种、PCR採检结果外,还将成为出入部分场所的凭证,实际就是大陆「健康码」的翻版。再看大陆,上海防疫之所以被各地民眾「仰望」,正是因为上海防疫精准化、专业化、人性化,有别于其他省市动辄封城、普筛致使社会停摆,上海至今未做全民普筛,近期只封锁1间奶茶店更在大陆网路「爆红」,已经和台、港防疫模式看齐。
疫情受控 回归专业
2年前武汉疫情爆发之初,台湾社会产生强烈的恐慌情绪,再加上政治因素的影响,新冠疫情成为两岸关系断裂、衝突的爆点。但随着各自疫情的受控,蔡政府对大陆防疫曾存在的偏见、恶意已基本得到纠正,重新回归理性专业。例如台湾已在去年10月认可国药、科兴两款获WHO认证的大陆疫苗,近期将入境旅客落地採检的范围扩大至短程航线,并未将大陆返台旅客纳入,说明蔡政府对大陆疫情受控的事实并不存在疑虑。
大陆Omicron疫情基本已获控,台湾才刚刚开始,现阶段当务之急是借鉴大陆成功应对Omicron的经验,事实上,两岸最初发现Omicron本地疫情的情境基本相似。天津1月8日发现的首宗Omicron病例就是无源头个案,当时病毒早已悄然在学校和家庭间扩散,经过连续两周的防堵,天津每日新增个案已降至个位数,而且新增病例都是在隔离管控区域中产生,本土传播链已基本被切断。
台湾这一波Omicron疫情也是从无源头病例发现,主要由高雄港和桃园移工两大群组扩散,目前还处于「大爆发」前夕,政府如能採取正确因应措施,仍有机会将影响降到最低。
疫情发生以来,《海峡两岸医药卫生合作协议》下两岸讯息管道运作至今,但只限于低阶的病例通报,两岸防疫专家也曾举行数场视讯研讨会,但数量、深度及决策影响力均有所欠缺。Omicron疫情袭台之际,两岸应提升防疫交流层次,由官方层次专家以民间身分,就「精准防疫」展开交流。大陆要打开心胸,台湾要懂得虚心,让台湾Omicron疫情能迅速控制下来。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