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积极参与国际经贸交流合作是人民的期待与决定,也是政府的承诺。蔡英文总统在元旦文告中宣示「四大公投的结果,显示了台湾人走向世界的决心。新的一年,我们仍然会就国际经贸多元布局,走出对单一市场的依赖,做出更多努力。」然而,台湾加入CPTPP之路无法迴避中国对国际社群的政经影响,这是政府及国人该有的认识。

台湾自2000年加入WTO后,举凡降低关税与非关税障碍、开放市场与法规调适等接轨国际的措施已有显着成果,相信台湾绝对有实力符合CPTPP的高标准贸易条件。然而我们也清楚,中国从未停止藉其国际政治影响力和市场吸引力、影响国际社群看待台湾参与国际组织的态度。

因此台湾加入CPTPP之路,除了要符合组织规范以及与各会员体协商贸易条件外;更要在CPTPP执行委员会「共识决议启动入会程序」,以及入会工作小组「共识决议台湾通过入会谈判」等环节,化解各会员体因两岸关系所衍生出的政治顾虑。

首先,美国是台湾的重要盟友,但不能凡事靠美国。当今国际组织生态已非2000年两岸「同时先后(simultaneously)」加入WTO时的环境。那个时期,是美国积极主导全球化开放市场;而当前的美国自川普政府淡出国际组织,到拜登政府关注国内疫后復甦等政策观之,美国重返国际组织的积极程度并不明朗。

从拜登总统于2021年10月在东亚峰会所提出的「印太经济架构」主张以及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Gina Raimondo)的阐述可知:一、重返CPTPP不是美国的优先选项。二、印太经济架构是以美国核心并与其盟邦发展供应链安全合作的经贸协定。

由此可预期,台湾公投虽一定程度解决美猪议题在台美经贸合作上的障碍,但这不等于台湾可以藉着美国之力加入CPTPP。未来美台在区域经贸领域的合作重心,首先应劝进美国发挥其影响力,鼓励 CPTPP会员中的美国盟邦支持台湾;再者则是布局台湾在印太经济架构中的角色。

第二,台湾必须积极与相对友善的会员国协商合作。以日本为例、日本福岛食品关卡需尽早克服。2021年底日本驻台代表泉裕泰虽表示福岛食品与加CPTPP「没有连结,两者分开讨论」。但我们要认识到,开放福岛食品本来就会是台日双边谈判或CPTPP入会谈判中的必考题。

福岛食品进口与否,不是为特定国家产品开特例,而是台湾要向国际社会展现态度,愿意在符合国际标准的前提下,开放符合规范的境外产品进入市场。如此,既可兼顾政府维护国人食品安全,也可化解台日贸易间的障碍,后续方有可能促进日本支持台湾加入CPTPP。

第三,轮值主席国的态度对申请国而言至关重要。观诸CPTPP轮值主席和两个副主席组成,2022年轮值主席为新加坡,第一副主席为日本、第二副主席为纽西兰,2023年为纽西兰、新加坡、加拿大,2024年则是加拿大、纽西兰、澳洲。

考量目前有投票权的CPTPP会员中秘鲁对台湾的态度最不友善。而与中国关系较好的马来西亚、智利也可能在今年完成加入CPTPP所需的国内程序,取得投票权。值此情势,台湾更必须与友好的CPTPP轮值主席国建立良好的互信与合作关系以推进入会工作。

新加坡与台湾曾在两岸签订ECFA后的时空条件下,于2014年缔结《台星经济伙伴协定》,但星国在国际政治上向来有摆盪于大国之间的自处之道,也深知台湾入会的「政治复杂性」,故不太可能独力承担压力,但也不至于明确反对。至于日、澳、纽、加则分别和中国有不同程度的政治矛盾,台湾与此四国又堪称为美国队队友,享有一定程度的共同利益,更应积极争取支持。

综合而言,政府务必全力掌握2022至2024年间的有利情势,但若在2024下届总统大选时,台湾仍未能取得执委会决议启动入会程序,则民进党政府必会面临社会质疑及压力;也将对选举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期待在下届总统大选前,政府致力匯集民间力量与盟邦支持,为台湾加入CPTPP之路争取到更大程度的进展。

(作者为前海基会董事长、台湾产经建研社理事长)

#时论广场 #洪奇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