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论文门」的争议,已经是无关蓝绿,甚至超越蓝绿了。最早质疑蔡英文论文、学位,且锲而不舍地追查的,几乎清一色是绿营、独派的学者,其中不乏言论极其公正,向来为社会所敬重的人士;相对来说,蓝营的学者,除了少数人质疑外,几乎都是缄默无言的。直到这些绿营、独派的学者举证、胪列多项的确充满疑点的证据之后,才逐渐有蓝营的人士加入讨论。

论者或谓其中用力最勤、批判最力的彭文政教授是因其节目无端被停播,是以挟怨报復,火力四射,这恐怕也低估了学者的正义感,同时,更一举抹杀了其他与蔡英文无冤无仇,甚至曾为其好友、师长的林环墙、童文薰、杨宪宏及贺德芬等人的道德勇气。

事实上,前述学者的歷歷举证,都早已证明、厘清了蔡英文的论文的的确确存在着许多令人难解,而蔡英文又无法提出有力反驳的疑点,而蔡英文挟行政职权,却强行将原本不属机密、可供公评的相关资料,硬生生地加以封存达30年之久,更让人深觉其中的蹊跷。平情而论,「论文门」只有一个「立场」,那就是学术归学术、政治归政治,无论蔡英文获得多少民意的支持,可以用政治干涉到怎样的程度,学术的尊严、学者的诚信,都是不容蔑弃、践踏的!

蔡英文面对社会上如此之多学者的质疑,所释出的相关佐证,不但破绽百出,且最爱搬弄的就是「伦敦大学」、「LSE」的挡箭牌;可该校过往的歷史,及其所发表的声明,却又是难以服眾的。蔡英文身为国家领袖,一言一行,动见观瞻,非诚信对待,不足以为全民表率,岂能淡漠视之?

蔡英文究竟有无完成论文,有否取得博士学位,都不妨害其为817万选民所选举出来的总统的正当性,毕竟这是透过民主机制的遴选;但民主不能掩盖真相,更不足以喻论大是大非,学术精神就是求真求信,这就是「立场」。

博士学位为国家名器,取得之艰难,尤其在1980年代,是每个曾经为博士学位奋斗过的人所共知的。正因其艰难,所以倍加珍惜,视若拱璧而不愿让其稍有污染。无论蓝绿学界都对蔡英文的取得程序,多所质疑,但亲蓝学者,畏恐秋后算帐,不敢出面声援,只能私下嘀咕;而亲绿学者,则唯恐一旦蔡英文信用破产,势将连带影响到民进党的政权,故虽难认同,却也噤不敢发声。如谓学者有立场,这些缄默不言、不表态的学者,才真的是「不看事实,只看立场」――保护自己的既得利益,就是他们唯一的「立场」。

「举世皆浊我独清,眾人皆醉我独醒」,民主虽是以多数决为准,但浑浑噩噩之眾,却泯泯汶汶,未必真有清心明目,可以照见事实。最怕的是,偶有明理识事之人,已惺然而醒、觉然而悟,却被逼得非同流合污、昏睡不醒不可。

其实,这些学者,早已是清醒的了,倒真有些人是千呼万唤、醍醐灌顶,还是不肯醒、不愿醒。黄钟毁弃,瓦釜雷鸣,世道如此,又能如之何?

(作者为退休大学教授)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

#学者 #蔡英文 #立场 #事实 #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