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着第一位女性驻美代表的光环,萧美琴在华府的表现深受肯定,在台北政坛亦炙手可热,进入选举热季,政界人士迫不及待设想她的未来,希望借助她的光环,为民进党拓展更大的政治版图,但务实盘点过去2年美台关系,并不如萧美琴个人般耀眼。严格来说,如将指标锁定在国家利益与安全层次,美台关系仍有许多挑战等待萧美琴去克服。

掀起2024赖萧配声浪

驻美代表是台湾首席驻外使节,必须拥有服人的经歷与成就,更要得到层峰的完全信赖与授权,除非碰到政党轮替,否则卸任后都会更上层楼。于2020年7月就任的萧美琴虽非职业外交官出身,但4任立法委员、民进党国际部主任、蔡英文的长期亲信,丰富了她的国际事务歷练,萧美琴一直是民进党外交决策的核心人物,受命出任驻美代表各界都寄予厚望。

更重要的是,适逢美台关系空前友好,在美国各界普遍「反中友台」的政治氛围下,川普及拜登两位总统都以支持、同情台湾来抗衡中共,「坚若磐石」已成双方共同语言,整个「战略环境」使萧美琴在华府更是如鱼得水。

2021年1月拜登总统就职,萧美琴成为1979年台美断交以来首位正式获邀出席总统就职典礼的驻美代表;去年12月与政务委员唐凤出席由拜登亲自主持的「民主峰会」,并与拜登等各国领袖同框;争取美国援助400万剂新冠肺炎疫苗,帮助台湾度过疫情大流行危机等,萧美琴确实达成了重大外交任务。

萧美琴在美国建立了充沛人脉及沟通管道,曾与主管经济成长、能源与环境事务的国务次卿费南德兹及亚太助卿康达等官员会面,进行广泛对话,美方事后主动在推特公开;国会外交一向是美台关系最重要的一环,萧美琴与眾院议长裴洛西等参眾议员都建立了深厚情谊,国会山庄各项友台法案已难以估算。萧美琴形容自己比30多年前「保守很多,也谨慎很多」,保守、谨慎、沉稳正是外交工作不可或缺的特质。

赖清德副总统首度以特使身分出席宏都拉斯总统卡蕬楚就职大典,去回过境美国西岸,萧美琴受命全程参与协助,赖清德与美国副总统贺锦丽在就职大典中寒暄互动,虽引发不同解读,但整个过程圆满顺利,赖清德与萧美琴合作无间,立即在台湾掀起2024年总统大选「赖萧配」的声浪,也有好事之人臆测,以萧美琴的声势,投入年底的县市长选举势必锐不可当。

萧美琴私下曾表示不想参选,最近也告诉国民党籍立委陈以信,要她回国参选,她「抵死不从」。无论未来如何发展,萧美琴已成为民进党的重要活棋,有无限的想像空间,成为第一位女性外交部长,或副总统都有可能性。

印太经济架构极重要

但我们必须面对现实,萧美琴个人的成就及荣耀并不代表台美关系不需要对的人在岗位上认真做对的事,其中有3个关键词:对的人、认真,做对的事,必需三者兼备,何其难得。即使拜登政府力挺台湾,但还需要台湾接得到球,最好还要能做球给美国,深化美台实质关系仍有很大的努力空间。

在国会立法通过,国务院修正《对台交往准则》后,美台高阶官员互访仍未制度化;亦未正面回应将「台北经济文化代表处」更名为「台湾代表处」一事;虽承诺提供台湾足够的自我防卫能力,但坚持「战略模糊」;即使我方已开放美国莱猪进口,美方仍不考虑谈判双边自由贸易协定,在诸多天花板的障碍下,深化美台实质关系,口号成分似乎更多。

白宫最新公布的《印太战略报告》对台湾着墨甚多,重申对台湾的安全承诺,并将与区域内、外的伙伴共同维护台海和平稳定,但在关键问题上的立场并未松动,小心翼翼避免踏上一中红线。因此,若认为台美关系已臻完善,台湾可以安度静好岁月,恐怕太过乐观。

美国确定不加入《跨太平洋伙伴全面进步协定》(CPTPP),也不会谈判新的FTA,将推动成立「印太经济架构」(IPEF),已列入未来12到24个月行动计画中。外交部及萧美琴都强烈希望台湾包含在内,但美国初期锁定日本、澳洲、纽西兰、印度、南韩等8个国家,并不包含台湾,台湾加入区域经济整合困难重重,加入IPEF是台湾产业发展命脉所繫,不容闪失,萧美琴的主战场应在美国,而不是台湾。

#中时社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