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院3月25日表决公民权下修到18岁的修宪案,获朝野高度共识,以109票赞成、无人反对情况下三读通过,各政党第一时间发布新闻稿表示全员投出赞成票,极力讨好年轻族群溢于言表,接下来就看年底合併九合一选举的公民复决投票,能否获过半选举人数965万票通过,即能迎接一个更年轻化的民主时代来临。

讨好年轻人是人之常情不见得是坏事,在赋予更多年轻人参与公民活动的同时,朝野政党不应该只为了争取年轻人选票而放弃改革的立场,重大国家政策的争议、疑惑必须理性讨论并厘清,不能再如过去朝野政党公投对决,含混地「四个同意或四个不同意」,做了错误的公民示范。

例如:国防部调整攸关国家安全的兵役制度是否从4个月延长为10个月、教育部废除早自习,9月起将全面实施高中生每周4天8点到校即可的规定;以及年轻人最关心的基本工资调涨与居住正义的无壳蜗牛老问题,这些造成年轻人「躺平」的社会现象,现在就必须以更认真的态度来解决。别等到将来又变成选举民粹,乱开政见支票,坐地讨价还价。

前几天副总统赖清德回到母校成功大学演讲,问在场满座的学生们将来想做什么?有41%回答「躺平族」,不想努力了,让赖副总统惊愕不已。如果连成大这般优秀学府的学生都这样怀忧丧志,对未来不抱希望,我们怎么期待年轻人愿意「自己的国家自己救」?国防部调整兵役制度又会不会受制政治人物的选票压力而退缩呢?

过去每届总统选举约有100-120万首投族,2024年总统大选可能增加为150-180万首投族,占比不算低、政党意识又不高,成为候选人最想拉拢的对象。但这些年轻人的同温层很窄,他们能透过什么样的媒体,获得正确的选举资讯,朝野政党做好配套了吗?一个更年轻化的民主时代会更有朝气活力呢?还是「躺平」后的灾难?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

#年轻人 #躺平 #公民权 #18岁 #讨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