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昨桃园市八德区公所在大安公墓纳骨堂前广场,举办八德生命纪念馆及大安公墓春祭大典。有民眾发现区公所发送的通知单上,竟然是写着恭请「蒞临祝寿」四个大字,将「祝祷」写成相差十万八千里的「祝寿」,实在是贻笑大方,让人不禁感嘆「难怪有立委说不要考古文」。

再者,某绿色纸媒日前在网路上报导了一则有关美国司法部长候选人卓蒙德(Gentner Drummond)的32岁儿子,国民兵少校亚歷山大‧卓蒙德(Alexander Drummond),驾驶F-16战机坠毁的消息,但幸运的是他及时安全地从战机中弹射逃生获救。但这则新闻的标题竟然是「美司法部长候选人国民兵儿子 架F-16坠毁弹射逃生」。还好在一天之内即发现错误,将「架」改为「驾」。相信这是编辑部门的疏忽误植,但多少也说明了中文的程度。

还记得2016年5月24日总统蔡英文甫上任后,她在接见美国商务部助理部长贾朵徳(Marcus Jadotte)访问团时,意外地发生看着讲稿致词时,却还是出现中文词不达意的小插曲,一句话前后嗯..嗯..嗯的卡住11秒钟。其后蔡英文除了用英语说抱歉外,还自嘲「说中文有困难」,让在座的中外来宾好不尷尬。迄今这段往事仍被传为笑谈,也有人揶揄「废国文考试的原因找到了」。

笔者举出以上三个实例,主要的目的是要指出,在高普考从明年起将删除列考公文之外,民进党立委郑运鹏近日在立院质询考选部官员时,竟然认为「年轻人不应把青春浪费在古文上」,并要求考选部国考「废除国文」;其理由是「花钱补习,考过又用不到」。郑立委的质询除了非常荒谬之外,显然是为了讨好青年学子,同时充满着「政治算计」,藉此争取参选桃园市长的支持。

在前述国考改革同时,也将在高考三级里提升英文占分比重,并将英文检定纳入侨务行政、新闻及观光行政等4类科应考资格。殊不知青年学子在加强英文教育之际,辅以强化中文程度的「双语能力」才是各级学校应当努力的方向。笔者从事英文教学近20年,在课堂上就经常提醒学生,「将来留学国外学成并于当地就业谋职,外国公司企业重视的是你的中文程度,甚至比英文重要。」

其实早自民进党执政以来所推动的「108课纲」教育改革,已经调整了国文课教授文言文、白话文的比例,大幅缩减文言文篇数。今年初「台大学生会」甚至在公听会中提出「国文不具共同必修课正当性」诉求,要将目前大学国文共同必修课程「转型」。这些改革不正符合了郑运鹏的诉求?

笔者在大学滥芋英文教学期间,多年前曾经教过许多来自大陆的交换学生,除了他们认真求学的积极态度,他们的谈吐不俗和善于表达,都让笔者留下深刻印象;而他们的中文程度也普遍优于台湾学生甚多,这不得不归因于大陆自小学开始的严谨中文教学,唯一遗憾的是不习惯使用繁体中文。眼见目前台湾学生在大幅度缩减文言文教学之下所教出的「菜中文」,实在是令人忧心不已。

犹记得笔者在就读军校期间,班上订有《中国时报》及《联合报》,每到下课和休息时间,10几位同学都抢着要看报纸。如今的大学生不仅不看报纸,就算网路上的新闻也很少去阅读,此情不光是造就了青年人的无知,也使他们失去了增进中文阅读、理解与写作能力的机会。如果真如郑运鹏诉求的国考「废除国文」,接着自然就是让大学取消国文课程,真不知下一代的青年学子中文程度要继续差到何种地步?

清代学者龚自珍曾经指出,「想毁灭掉一个国家,必须先毁掉他们的歷史;想要毁掉一个族群,必须先灭掉他们的文化。」的确,想要一个国家灭亡就要让这个国家没有歷史文化作为支撑。目前民进党政府不正是在往这条路上前进吗?民进党立委的说词虽然是要「减轻学生的负荷」,但骨子里却是要推动「去中化」政策。

民进党政府为遂行其「去中化」计谋,竟然不惜将国文教育做为赌注,此一荒谬政策,虽然还不至于像前卫生署长杨志良痛骂民进党政府开放福岛核食进口会让台湾「绝子绝孙」,但至少也是在文化和歷史上「戕害子孙」。

(作者为大学英文讲师)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

#中文 #郑运鹏 #英文 #国文 #废国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