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台海情势日益严峻,再加上俄乌战争中美国及北约各国仅提供武器给乌克兰,让国人开始意识到若台海有战事,美军不见得会派兵驰援,因而舆论聚焦在国军目前的战力,才发现除常备部队外,4个月的「军事训练役」役男不但无法支援常备部队作战,甚至不堪教练,每梯次接训以「不出事」为原则,实弹射击还要搭阳伞、铺地垫,小心呵护,因为役男若稍不如意就动辄申诉,甚至找民代关切,接训干部真是苦不堪言。

其实明眼人即知,两岸和平红利已经用罄,短期内也无回温可能,美方大员不断来台,除不忘推销武器外,也对蔡政府的国防预算编列不足与近乎儿戏的军事训练役表达忧心的看法,并质疑台湾自我防卫决心不足。国防部一方面增购武器、加强训练,也真正愿意面对军事训练役结训的役男难以支持地面部队「常备打击、后备守土」的战术构想,国防部提出后备教召改革,号称「史上最强教召」正如火如荼的展开,堪称战力不足的「补救教学」,但若是平常功课好何需补习?

兵役延长问题去年国安会与国防部就开始研究,国防院也去民进党中央提报过相关议题,再加上俄乌战争的影响,民调高达8成同意适度延长。根据媒体报导,役期可能会延长至1年,但总统府与国防部立即否认,并声称「正在搜整意见、尚未定论」,但基于美方压力与自身战备需求,役期延长确实有讨论空间,尤其未来少子化的影响,国军募兵基数只会越来越少,还要跟福利待遇比国军好的警、消、海巡抢人,能募到的兵素质可想而知。

蔡总统也知道国军的困难,但始终不愿松口,纵然她没有连任压力,但是年底就是县市长选举,攸关年轻人及其家长的选票,不得不慎重,否则因此造成选举失利,蔡总统说不定有提前跛脚的疑虑,政治风险太高,只好修理国防部长邱国正来表示她对本案的慎重。邱部长之前还在立法院侃侃而谈如何延长兵役,如今也只好吞了这个哑巴亏。

延长兵役至1年看似容易,但军方其实需要准备时间,尤其概算总兵力约增加5万人,粮饷增加不算,近年来因为军队缩编,许多空置营地不是任其荒废就是交给地方政府发展,届时多出来的这些员额连住都成问题,干部也要增编,是否回復义务役预官的考选,也必需考量;多出来的兵是以补充营的型态编在各主力部队,还是自成一个单位也要研究。

另外,志愿役人力也需要全面整合,国防部、各军司令部共有上千名志愿役的勤务人员,薪水不低,每日仅做打扫、送公文等行政工作,这些兵员应该拨到部队去重新习得专长,成为战斗部队一员,勤务可由义务役或替代役来担任,志愿役就应该到部队去发展,择优再去高司单位歷练,才是部队的常态。

台湾地狭人稠,国军训场本已不足,每次重大演训前,都还要派高级干部去「敦亲睦邻」,以取得地方谅解,战机起飞、火炮射击民眾嫌吵,演训起来绑手绑脚,增兵若没有适合场地训练,到时候作战单位士兵又去收洋葱、扫马路,成为廉价劳力,岂不本末倒置。

为了国安,延长兵役的计画应让军方基于专业来评估,政府高层不应施加政治或选举的压力,而让国防部有苦难言。(作者为退伍军官)

#国防部 #国军 #部队 #延长 #常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