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1月,蒋经国过世,李登辉接任总统和国民党主席,李登辉不具有蒋经国的奇魅和权威,党国的控制自然开始松动,人民对李登辉时代台湾的民主化出现期待,党国的新领导中心为了争取民心,也愿意採取更自由和开放的措施。在这一时代氛围下,台大校方于开学后的3月即同意代联会改为学生会,会长由学生普选产生。
为因应代联会主席普选后的学生自治组织运作型态,台大代联会3月27日在台北陈林法学基金会联合13所大学学运社团共同举办《学生自治组织运作》研讨会,4月10日再于台大法学院连和15所大学学运社团举办《学生政府与学生运动》研讨会,成大经纬社航空测量研究所研究生罗正方报告〈国会改造与学生运动〉,会中达成以台湾为范围设计宪政体制、排除戡乱体制、促成全民国事会议和反映中下阶层政治权力与社会福利的新国会等4点共识。
4月25日至5月3日间,台大代联会联合11所大学学运社团与《新新闻》周刊合作举办《青年国是巡迴座谈》,结合当年国家总预算中教育科学文化预算不足《宪法》规定比例的事件,就国会改造问题进行讨论,而在巡迴座谈活动结束当天发布《五四学运宣言──植根于人民民主的学生运动》,主张「国会无条件全面改选」。
5月,罗文嘉经普选程序当选首届台大学生会长,学代大会则由首任议长社会学系学生何荣幸主持成立章程修改委员会,暑假期间,长期关心学生自治的政治学研究所研究生林佳龙和社会学系学生代表范云乃邀集前代联会干部与法学院学生,在法律学研究所博士班研究生黄国钟的指导下起草《台大学生会自治规程草案》(学生宪章)作为《台大学生会章程草案》之对案,而由社会学系学代范云和许有为领衔提案,最后获得多数学代认同,在1989年5月完成审查,范云以争取《学生宪章》竞选学生会长获得台大学生支持,于31日当选会长,《学生宪章》亦同时经全校学生复决而获得通过。
依照《学生宪章》之规定,学生会长由普选产生,学生代表大会改为以学院为选区,每250人选出一名学代,并有研究生选区之设置,学代大会总席次变成75人左右。学代任期一年,为了使大一新生能有机会在入校半年后就有参政权,则採期中改选制,每半年改选半数学代。而为完善学代大会的立法权地位和监督功能,由学代大会自行选举产生议长。
至此,台大学生自治和普选运动可以说在台大校内修成正果,作为台湾本地歷史最为悠久的大学,台大的学生自治受到党国的特别关照,因此必须歷经相当的奋斗,也以台大的成败得失,为台湾各个大学的学生自治打开空间,事实上,台湾有几个大学在学生自治普选的发展上是相当顺畅的,比如国立清华大学代联会主席原本就是普选的,而台北医学院学代大会(1988.11)、国立政治大学代联会(1987.10)则是以多数决通过民主机制自行决议转型为普选。
台大学生自治运动剩下的问题,则是如何在《大学法》内使学生自治和参与校务受到认可而成为大学治理体制的一环。1989年2月在罗文嘉会长任内台大学生会已组织大学法行动联盟,提出关于《大学法》修正的各项主张,包括「明确保障学生权」。该联盟3月在台大举办《大学法》周活动,24日至立法院请愿,除提出《大学法》修订原则外,并针对立法院甫于2月3日通过的《第一届资深中央民意代表自愿退职条例》,表达不满,要求国会全面改选。
【未完待续,曾建元专栏每周五刊出】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