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能源部2日宣布本月起全面停止进口俄罗斯天然气,成为欧洲首个摆脱俄国能源供应的国家。立陶宛总统瑙塞达呼吁欧洲国家跟进,并称「如果我们能做到,欧洲其他地方也做得到」。

立陶宛的行动获得拉脱维亚及爱沙尼亚的响应。但是波罗的海三小国总人口不到620万人,如此规模的抵制如同一根刺针,能对俄罗斯造成多大的杀伤力呢?

另一方面,俄国外长拉夫罗夫1日访问印度后,印度决定从俄罗斯方面购买更多商品和能源,俨然是对俄国雪中送炭炉。

印度是仅次于中国大陆的全球人口第二大国,对俄罗斯而言是极具吸引力的超大市场。印度在俄乌战争中,奉行中立路线。新德里虽然呼吁俄乌双方立即停火,但拒绝谴责莫斯科。在联合国关于俄乌战争的决议中,印度也投了弃权票。

媒体报导,印度去年全年自俄罗斯进口原油1600万桶。俄罗斯遭到西方国家制裁后,俄国原油价格下跌,印度立即购买了1300万桶。印度钢铁部长也表示,印度考虑加倍进口俄国焦煤用于生产印度钢铁。此外,印度最近还签署了一份购买4.5万吨俄罗斯葵花籽油的协议。

立陶宛以正义的化身自居,却未衡量自身斤两。针刺般的抵制,能够抗衡印度的炭炉吗?立陶宛天真的作法代表国际正义,但是与成熟的国际现实相比,高下立判。也成为俄乌之战中的小插曲。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

#俄罗斯 #印度 #俄国 #立陶宛 #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