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2019年之前,所谓网军(或「1450」)还只像是都市传说一般的存在,大家都听过,但都没看过。而在赖清德发表「请蔡总统的网军不要再攻击我了」的崩溃发言后,才算是「官方式」地承认网军的存在,尤其是「民进党的网军」。不过说到底,网军也是顺应时势而诞生的产物。民进党执政以来,两岸关系急转直下,两党立场自然也越离越远,到了几乎没有共识的现在,民眾在国内政局与国家安全情势不稳的情况下,自然会萌生出大量的恐惧、不安与愤怒在网路上宣泄,而网军正好就可以利用这样的情绪来煽动特定的政治立场,形成一种游走在灰色地带的新产业。

然而,这种情绪导向的民意,对民主宪政却是极其不健康的。首先,不安的民意易于催生极化政治,意识形态趋于二元对立,支持者坚信自己的立场并驳斥反对立场的存在,两党没有合作或建立共识的余地,致使国际认同分裂,内政陷入僵局,并扩大政治冷感的中间选民范围。其次,情绪化的政坛容不下理性的讨论与思考,而使那些特别有领袖魅力的政治强人得以夺取话语权,煽动民眾的支持来正当化个人利益,形成民粹当权,专业闪边的暴民政府。最后,一言堂的意识形态也让中立客观的新闻媒体式微,网路上的网军与酸民往往只会挑对自己立场有利的证据来强化论据,并且眾口铄金去巩固一个「主观的事实」,又称为「后真相主义」,而使得现在网路上乱戴某人帽子,说某某人是「红渗透」、「中共同路人」等未经查实的阴谋论层出不穷,侵蚀着民眾对政治人物的信心。

那么,执政党花钱买网军去巩固这样的非理性民意又是为了什么?显然,现在的主流民意倾向「抗中保台」和「参与国际社会」,而这种论述跟执政的民进党不谋而合,加剧这样的民意,对他们来说,百利而无一害;而且网军又比相对放任自由的网路言论来得可控,还可以用来攻击政敌,摸蚬仔兼洗裤。而网军最恐怖的地方在于,他们没办法被查清,人们也没有明确证据可以区分普通网友跟网军,如果没有赖副总统出面为民进党网军背书,国民党搞不好至今也不会知道自己的空战怎么会死这么惨。

现在民进党不仅掌握1450操控舆论,在各种社会议题上出征敌对政党与意见,或动摇去年公投的民意基本盘,让四个不同意得以顺利通过;此外更出手干预NCC的独立运作,将「党外」团体的出声机会与曝光度压到最低,光速拔掉中天还让镜电视补件补到通过为止。网军与媒体被执政党垄断的危机对多元民主的威胁已经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了。

说到结论,我们作为阅听人,更需要加强媒体识读的素养,时时查证资料来源与内容真实性,弄清楚每篇报导「想灌输我们什么意识形态?」,并谨慎转传。因为只要我们知道什么该相信,什么不该信,没有人可以动摇我们。(作者为业余政治评论员、国立臺湾大学政治学系在学生、大九学堂二期学员)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

#网军 #1450 #民意 #网路上 #意识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