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父朱浩怀于民37年(1948)5月杪离任顺德县长后,即搭机飞赴南京,6月中旬拜见陈果夫,陈氏称正拟在无锡设立一中国塑像公司,塑造华夏歷史上名人坐像或立像,加以说明后出售,以推广中华文化,拟请浩公出任传记撰述者及文化推广之协理。

这个时候,也正是国民政府的国军,和共产党的人民解放军,在东北辽西会战中国军失败之后,而平津会战、徐蚌(淮海)会战正酝酿之时。国民政府的全部力量,都在准备这些重要的会战上。

浩公在这段慌乱难堪的时日中,除了暂任塑像公司工作外,别无他法。民37年(1948)9月22日,在南京召开了中国塑像公司创立董事会,董事长陈果夫因病滞上海,由张道藩代理主持,出席董事有陈立夫、张道藩、顾毓琇、余井塘、柳诒徵、陈惠夫、周炜芳等9人,浩公兼任董事会秘书。

董事会讨论通过了各项章则、预算、筹款及募股办法等,浩公亦到无锡公司上班或到南京、上海等图书馆收集有关资料。由于局势的恶化,到民37年(1948)11月中旬,公司已无法经营下去,连员工的伙食经费都用罄,浩公只能修书致陈果夫辞职返回家乡平远。

看前面塑像公司董事会董事名单,可是国民政府鼎盛时期所谓CC派的核心主角,其中3位夫字号人物陈果夫、陈立夫、陈惠夫,应该也是共党宣传四大家族中陈氏家族的主将,但是以陈氏家族之力,要办一个区区数十人不到的小塑像公司,竟然办不起来,再加之陈立夫后来赴美靠养鸡渡日,所谓四大家族,是真的吗?

民51年(1962)2月,我在台北市未整修前的国军英雄馆,和桑秀云女士结婚,那时大家的生活都相当艰困,故结婚之时,浩公叮嘱除邀请至亲及少数同学外,不发喜帖,仅在《中央日报》上刊登结婚启事一则。

宴席结束时,见一长者持《中央日报》前来,询问是否为朱府喜宴。伟明连忙迎接至浩公处,长者用手搭着浩公肩膀道:怎么公子结婚不告诉我呀!浩公连忙拜谢说,不敢打扰,不敢打扰。

这位长者,正是塑像公司董事之一余井塘,较浩公长4岁,浩公早年在中央党部组织部工作时,和余氏为同事;余氏到台湾后任行政院政务委员,内政部长,旋改任行政院副院长,襄赞两蒋建设台湾,是在台湾实行三民主义,搞改革开放得力人士之一。

民89年(2000)前后,一次我在台北市高岛屋大厦的楼中餐厅,看到几位先生正陪同陈立夫先生候餐中,这是普通百姓常聚叙之地,我立刻趋前报上浩公名讳,并向陈立夫先生致敬。这时的陈先生,已是接近百龄的长者(101岁逝于2001年2月),还能出来用餐,真不简单。

陈果夫(中时报系檔案照片)
陈果夫(中时报系檔案照片)

名满两岸三地的李约瑟博士(Dr. Joseph Needham),抗战期间在重庆英国驻华使馆任职,要着手书写《中国之科学与文明》时,陈立夫时任教育部长,是最早的赞助李约瑟的人;并在民60年(1971),以中华文化復兴运动推行委员会名义,主译李博士这数十册的皇皇巨着。

后来大陆也集合了中央6个部会中的学者专家,在民79年(1990)出版了同一李氏英文原着翻译版《中国科学技术史》,两岸竟有志一同,先后都在为復兴中华文化作不懈的努力。

从这件事想起陈果夫先生,浩公的大贵人,在民37年(1948)杪国民政府风雨飘摇中,仍念念不忘要设立中国塑像公司,塑造华夏名人志士塑像,作为復兴中华文化之助;可见这一对陈氏兄弟,是道地的孔门自强不息之徒,而所谓CC派中任何一位,能例外乎!今大陆各地,读经吟诗之风日炽,不仅在媒体上如此,亦渐深入民间。若从大歷史观点看,今神州大陆的CC(Chinese Communist)派,和昔日大陆之CC(二陈)派,有何不同哉!

(朱伟岳为前中科院第二所资深研究员)

【未完待续,朱伟岳专栏每周日刊出】

#陈立父 #陈果夫 #中国塑像公司 #四大家族 #国民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