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战争开打已两个月,从一开始俄罗斯计画的「闪电战」,到乌克兰总统泽伦斯基预告「不惜打上10年」,这场战争究竟将伊于胡底、以什么样的方式结束,存在很多变数、难有定论。
但可以确定的是,不论是否直接或间接参与了这场战争,人们的生活已然发生变化、许多既定的计画将面临推迟的挑战,能源的规画就是其中之最。
随着俄乌战争的不断延长,欧洲国家正在调整政策,美国的麻吉英国,已决定使用卢布向俄罗斯购买天然气,遑论其他对俄罗斯天然气仰赖更深的国家,抗拒俄国卢布的底气正在转弱。
电影《侏儸纪公园》里有句名言「生命会找到自己的出路」,现实的需要会催生出各种应变之道,例如,德国就是「官、民分治」,政府还硬撑着就是不用卢布购买俄罗斯天然气,但民间则已经另辟蹊径。
德国主要进口俄罗斯天然气的能源公司Uniper已表示准备以卢布支付,儘管遭到外界批评这将破坏欧盟对俄罗斯的制裁,但Uniper公司坦承,他们实在是别无选择,德国的经济和生活「就是不能没有俄罗斯天然气」;Uniper公司先以欧元购买天然气,然后再将欧元换成卢布,如此一来,「形式上」就不违反制裁了。
事实上,这个巧门是来自欧盟执委会(EC)的「提点」。EC说,只要俄罗斯天然气的欧盟进口商能在兑换成卢布前,完成欧元支付并得到确认,就「不违反制裁措施。」
美国则是利用「时间差」来规避风险。为了惩罚俄罗斯对乌克兰发动「特别军事行动」,美国总统拜登在3月8日签署禁止从俄罗斯进口石油、煤炭和天然气的禁令;不过,这项禁令有个但书,如果是在3月8日之前签订的合约,只要在今年4月22日前进口到美国即可。此项禁令又被相关业内人士扩大解释,4月22日之前,俄罗斯天然气、石油都可以合法进口,于是外界发现,美国在这段时间自俄罗斯进口的石油增加了43%。
当然还是有不知自己斤两、向前猛衝的侧翼。例如45%天然气来自俄罗斯的波兰,不但大声拒绝用卢布购买俄罗斯的天然气,还成为北约军援乌克兰的中继站,堪称俄乌衝突的「男二」,当然让俄罗斯气愤不已,因此和天然气90%来自俄罗斯的保加利亚一起被俄国列入第一波「断气」的对象。
在迈向净零碳排的过程中,天然气扮演了重要的过渡性角色,不过,一场俄乌战争已明显干扰了净零的时程,另一个困境则是来自再生能源。以风电为例,在今年欧洲风电年会上,多家风电业者表示,原物料价格和运输成本狂涨,再加上俄乌战事,急速升高了风电前景的不确定性;GE负责风电的执行主管Sheri Hickok甚至说,她对整个风电产业的生态环境「充满恐惧」。
在欧洲全力发展风电,以满足净零碳排要求的过程中,风电业者却不得不「沮丧」地承认,这个产业85%的零组件来自中国大陆,风力涡轮机主轴更是95%要靠中国大陆;如果不想依赖中国大陆,不但会拖长净零的时程,且成本肯定增加,一旦转嫁到电费,民眾必会反弹。
欧美应该会从俄乌战争衝突中了解到,一再坚持「反中抗俄」,势将成为凈零碳排的障碍。不知蔡政府对这样的风险,有多少认知?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