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急速升温,14日新增6万3964例本土确诊个案,新增40例死亡,连续两天都居高不下,代表死亡落后指标开始兑现,随着确诊数的增加,死亡案例将随之提高,势必对人心造成一定程度的衝击。民进党决策阶层从年初就开始讨论4、5月间启动「与病毒共存」政策,4月间决定名为「新台湾模式」,由前副总统陈建仁主导论述,党政全面启动大内宣,希望能平稳过度。既然党内早有共识,防疫指挥中心理应准备完善,可以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即使病毒来袭亦能因应裕如。

三个只要 说到做不到

但事与愿违,4月中疫情急速升温,民眾急需快筛试剂判别是否染疫,却发现不但不容易买到,而且1剂售价约200到300元,香港与日本廉价品牌不过台币60元左右,有的国家由政府免费提供。俟民怨沸腾,陈时中才施施然提出「实名制」对策,并展开紧急採购,以100元价格在药局实名销售。进口与价格双重管制的结果,不但街头再度出现排队奇景,更传出招标图利特定厂商的丑闻,民怨更深。据媒体报导,蔡总统对实名制造成的民怨震怒,因而在民进党中常会直接要求开放商业通路。

蔡总统下达指示至今1个星期,民眾仍然在街头餐风沐雨排队买快筛试剂,台北市计程车驾驶员职业工会难忍试剂太贵太少,工作权大受影响,近百名小黄司机13日聚集指挥中心外,大喊「陈时中无能」、「陈时中下台」、「我要快筛剂」。陈建仁在接受英国《卫报》专访时承认,台湾放弃清零,改行「新台湾模式」是正确的,但执行上出现问题,民眾大排长龙还买不到快筛剂,显然快筛试剂准备不足。

陈建仁在宣示「新台湾模式」后,曾发表〈与病毒共存的策略:重症与死亡降至最低〉文章,为共存政策背书。他提出「三个只要」:只要疫苗覆盖率继续大幅提升,只要快筛试剂充分且普及社区基层,只要有抗病毒药物在黄金时间内接受治疗,重症数及死亡数即可大量减少。

这3点确实切中要害,纽西兰已度过Omicron疫情周期,13日公布最新确诊致死率0.0878%,香港则是负面示范,致死率0.76%,台湾只要做好这3点,就会成为纽西兰,而非香港,但快筛试剂这一关,陈时中已经死当,加上老年人口第3剂疫苗覆盖率亦未见提升,台湾确诊死亡率风险大增。

苏揆神隐 阿中想跳船

抗病毒药物是否准备充裕,是检验陈时中适任与否的另一个指标,他显然也没有做好准备。4月新增确诊案例开始增加,后来显示政府只准备27万份治疗轻症口服药Paxlovid,陈时中预估300万人确诊,换算只有不到1成患者能领到药物,难怪发生几起确诊者家中隔离期间死亡事件,这不是制度杀人吗?

更糟的是,制度设计不良,大量需要做PCR的民眾涌往医院急诊处,造成医院工作超载,加上不断有医护人员确诊,必须暂时退出工作,病人挤不进医院,医护人员难以承担压力,医病同时四处求救,引起民眾恐慌。事实上医疗体系整体没有问题,一个环节塞车,却宛如整个体系崩溃,指挥中心不是怠惰就是规画能力不足,两者都有不可脱卸的行政与政治责任。

Omicron变种病毒肆虐两岸,两岸採取不同的对策,但看来大陆清零不可持续,台湾共存谬误百出,两种对策好坏对错尚难论断,但关键在政府的执行力与民意的接受度。先不谈大陆防控表现,就台湾而言,防疫指挥官陈时中不但累了,与其他部会和地方政府都陷入严重的沟通断层与信赖崩溃问题,以致执行面各行其是,最后都是以民眾为刍狗。

行政院于2020年2月将中央疫情指挥中心提升为一级开设,依法应由行政院长担任指挥官,但苏贞昌「指派」陈时中继续担任,以避免直接承担责任。陈时中再能干也禁不起两年多超职权范围工作的折损,何况他心怀参选二志。一个类神隐的阁揆、一个准备跳船的指挥官,难怪疫情濒临失控,「陈时中下台」呼声频起。

民怨逐渐沸腾,蔡总统与其召开高层会议提点防疫重点工作,不如直接处理陈时中去留问题,并要求阁揆承担应负的责任。年底就要选举,投票结果也将影响2024大局,蔡总统再不有所作为,恐将后悔莫及。

#陈时中 #民眾 #快筛试剂 #问题 #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