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疫情延烧,确诊个案、居家隔离者数量大增。中央流行疫情指挥中心指挥官陈时中指出,民眾为领保险金,向基层卫生单位蜂拥索取诊断书或相关证明,造成地方的卫生单位负担。

先前保险业者拚命狂卖防疫保单,现在因为理赔案件剧增,拒绝理赔造成民怨高涨。行政院长苏贞昌亦指示金管会,「无论是否重复投保,已核保就要理赔」、「0+7保户自选3+4,防疫险也要理赔」。卫福部不断的滚动式调整防疫政策,也密切牵动保单事宜,更让医院、卫生单位及金管会保险局应接不暇。

政府口中的「防疫保单之乱」,是人民的错吗?还是政府明知人民有需要、应该多注意呢?因疫情隔离或确诊所造成之损失,构成《保险法》第16条所谓之「保险利益」,今年4月时已经有80多檔防疫产品,行政院当时就应有所警觉,协调金管会与卫福部,早做相关的因应准备,现在就不会手忙脚乱、还怪罪人民干扰防疫!

根据金管会统计,至今年5月16日止,业者已承保250.7万件防疫保单,收取19.16亿元保费,但已赔付18.03亿元。相较于5月9日之统计,最近8天仅新增承保9万多件防疫保单,保费只增加6439万元,但理赔件数暴增2万1961件,理赔金额暴增7.23亿元。金管会在本波疫情开始前,就已明知庞大投保案件会有其社会效应,当然应该尽早报告行政院,要求卫福部正视此一现象,而不是现在把防疫保单当成政府的负担。

根据财团法人保险事业发展中心的统计,去年健康险保费收入总额为53亿,理赔总额也仅14.7亿。根据去年全年的数字,金管会保险局在5月初发现,一个月之间防疫险收入总额大增时,行政院就应启动相关因应机制,而不是等到现在才开始靠喊话解决问题,更不应该把问题怪在投保的民眾身上。

在这个时候,卫福部长陈时中表示7月中可能将新冠肺炎从第五类法定传染病降到第四类。如果行政院有事先整合好防疫险的对策,陈部长的话就不会刺激投保防疫险民眾到处要求开立诊断证明。而陈部长竟然在此时,责怪民眾不懂理赔时效,不应去干扰地方卫生单位。

虽然为时已晚,但是行政院在这个时候,还是应该迅速协调卫福部与金管会,针对未来防疫相关保险事宜,要求两大部会确实满足民眾之投保以及理赔需求。民眾是依法投保,所有保险商品又都经金管会核准。事关人民的生命、健康以及财产利益,卫福部与金管会又是这些人民权益的主管机关,行政院必须给人民一条明确的道路。

防疫保单,只是整体防疫作为中的一环,但是如果政府轻忽这个问题,就会让小问题变成大问题,也会让小事情坏了大事情。卫福部应当确切体认,人民在医疗之外,也需要有合适的金融工具,可以帮助人民度过变化多端的疫情风险。所以,防疫保单绝不是妨碍防疫的杂音,反而是帮助社会战胜疫情的必要工具之一。

体恤人民需求的政府,才会有能力带领人民走出这个试炼;抱怨、怪罪甚至卸责,都是愚昧的表现!(作者为开南大学国际荣誉学程教授)

#金管会 #民眾 #防疫保单 #理赔 #卫福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