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拜登完成首次印太外交出击,宣示美国在印太地区的领导地位,展现可同时因应中、俄两条战线的实力与决心。强硬的反中路线与论调拉抬美中战略竞争到新阶段,对美国言听计从,百般配合的台湾未蒙其利先受其害,美国坚若磐石的支持在关键时刻退缩,沉重打击台湾的国家利益与尊严。
给予实质行动而非挑衅
在华府主持美国与东协(ASEAN)特别高峰会后,拜登仆仆风尘走访韩国与日本,并参与「四方安全对话」(Quad)峰会,标榜要打造自由、公开、包容、强韧、安全与繁荣的印太地区。但拜登印太舞剑,志在中国,建构严密的「反中联盟网路」才是终极目标。在精心设计中,「台湾牌」显然是美国偏好的政策选项,必要时台湾利益可搁置一边,拜登在日本公开承认美国会军事介入台海衝突,以及台湾被排除在「印太经济架构」(IPEF)初始会员名单之外,就是最鲜明的例证。
无论基于国内政治或地缘政治考量,在乌克兰战争爆发后,拜登政府打台湾牌,挑拨大陆最敏感神经变本加厉。面对记者询问:一旦中国武力攻台,是否愿意军事介入保卫台湾?拜登答称,「是的」、「那是我们做的承诺」。这是一年内,拜登谈话第三度偏离美国一贯的「战略模糊」原则,虽然白宫都在第一时间澄清、过滤,强调一中政策没有改变,这次被形容为数十年来美国最有力挺台声明,必然会掀起轩然大波,台海和平稳定首当其衝,相关国家也忧虑美中衝突升高带来的威胁。
拜登一向自认是外交权威,俄罗斯在乌克兰战场严重受挫令他更具信心,目前无从判断拜登的最新谈话是真心或失言,但以美国抗中代理人自居、承担所有风险的台湾应严肃评估其效应,拜登此言能否有效威慑大陆不犯,而非沉溺在华丽口头承诺中。民进党认为美国将更趋战略清晰,对台湾的安全承诺更为坚定,但许多美国学者专家则是忧心忡忡。
前国务卿季辛吉说,「华府和北京必须设法避免将台湾置于美中紧张关系的中心」;中国问题专家葛来仪指出,拜登的评论可能对威慑中国大陆造成反效果,困惑及错误陈述更可能削弱而不是强化威慑,反而激发本来要吓阻的攻击;包括曾经访台的前美国副国防部长佛洛诺伊等多位军事专家,最近连续在《外交季刊》发表专文探讨乌克兰战争对美国政策的启示。他们一致建议,美国应在不挑衅、迴避象徵主义、防止意外挑起衝突的原则下,立即积极协助台湾建立「多层次」防卫系统,使台湾变成难以征服的「豪猪」。
修正政策挽救台湾处境
换言之,台湾目前最不需要的就是泛滥的宣示,而是实质行动,但美国在最关键时刻却无法落实对台湾的支持,如美国对台军售项目最近频传取消或延宕,最震撼的当属台湾被排除在美国主导的「印太经济架构」(IPEF)之外。从一开始华府就不断传出将不邀请台湾参与的讯息,虽然台湾一再公开表态,并动员美国参眾两院施压,最后公布的13个初始会员国还是没有台湾,民进党政府除了表示遗憾外,只能默默吞下苦果。
最讽刺的是,美国决策的考量是,如纳入台湾,IPEF反中色彩过于强烈,可能会过度刺激,以及造成不愿在美中间选边的东协国家有所迟疑。也就是说,由于大陆与东协因素,美国选择放弃了最忠实的台湾,形同过河拆桥。白宫国家安全顾问苏利文表示,虽然台湾未被纳入IPEF,美国仍是寻求深化与台湾的经济伙伴关系,其中包括高科技、半导体及供应链等。问题是,大陆主导的RCEP已经生效,台湾申请加入CPTPP遥遥无期,拜登政府又明白表示不会洽谈新的自由贸易协定,如今又被排除在IPEF门外,民进党政府的外交政策以美国为马首是瞻,结果却是整体对外关系走向空洞化。
拜登结束印太外交行动,踌躇自满返回美国,他向世界宣告,不受乌克兰战争影响,美国仍将聚焦印太地区,并在美中战略竞争中取得优势,区域内相关国家也各取所需,唯独台湾,除了拜登在防卫台湾问题上制造了强大声浪外,两手空空徘徊在边线外。囿于内部因素,美中已没有能力及魄力修正政策,改善双方关系,民进党的外交政策将台湾自我矮化为美国抗中工具,如无法即时导正,台湾处境将随美中对抗升高只会更趋恶劣。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