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智坚的论文门,是由国民党的王鸿薇率先发难的,其爆料来源,郭正亮认为应该是由新竹市不满林智坚独揽权柄、包山包海的民进党人扯后腿所提供的。这判断颇有道理,但仅仅限于中华大学硕论涉嫌「抄袭」的一案而已。事实上,林智坚的论文极可能在竞选期间被拿来当成攻击的目标,民进党及林智坚是早就心知肚明的,因此早早就在一周之前,透过媒体宣称国民党早就部署了「毁林三部曲」,准备对林智坚展开攻势。这是先行打了「预防针」,并以「国安局将介入调查」作恫吓,企图施展寒蝉效应,教人噤不敢发声,民进党也可以从容应付。

王鸿薇的发难,论者皆嫌其太早,最不济也该拖到林智坚7月8日辞去新竹市长后才披露。但王鸿薇见猎心喜,适巧又碰到「翁达瑞」好死不死地竟先以「自我抄袭」、「一稿多投」攻击柯志恩的论文,遂认为是机不可失,打铁应该趁热,就发布了此一消息。

王鸿薇其实是犯了战略上的错误,过早披露,民进党本是可以好整以暇地见招拆招,让这一新闻炒个两天,反正距选举日还远,可以扳回一城,评估是影响有限的。但民进党人显然对林智坚过于信任,并未仔细先行查核林智坚中华大学硕论的重大「抄袭」程度,竟可与李眉蓁不相上下,几近有95.1%的大量「抄袭」;同时,他们所不知道的是,媒体人黄扬明、学者杜震华也早已磨刀霍霍,找出了林智坚台大国发所的硕论,准备加以揭发了。

推估黄、杜两人本来是不求躁进,拟先拖延个几天,再进行揭露的;但因王鸿薇已发难在先,遂也不甘后人,也立即随之而作了发布,而针对的却是林智坚台大国发所的硕论。于是,两案齐发,竟互补互成,同气相应,不但声势浩大,意外地弥补了王鸿薇的缺憾,也让民进党一时措手不及,整个乱了手脚。

民进党的准备不周,是显而易见的。最主要的关键恐怕是林智坚的幕僚对「学术伦理」的陌生,更低估了学界对「学术伦理」的重视,居然认为只要请出指导教授出面澄清、背书,就可以一手遮尽天下人耳目,拨开云雾而见青天了。中华大学两位教授的声明书、国安局长陈明通的护航说明,其实是早早就预备好的了,也是民进党原来用以抗辩的主调。因此,在初开始时,一应的网军、侧翼,均牢牢持着「指导教授都已澄清、说明林智坚没有抄袭」的论点,回应一切的攻击,而将之低贬为「抹黑」。

但他们没有思考到的是,林智坚将三位教授,连同一个学长余正煌都拖了下水,使得他们也都成了此事件的「当事人」,当事人所作的陈述,由于攸关于自身利害,其信用度是必须大打折扣的,谁能保证他们的证词就一定可信?甚且,谁能保证他们不是在「串供」?当然,他们更没有想到,此举反而会将「后座力」回弹到自己身上。这三位教授,尤其是当过台大教授、陆委会主委、国安局长的明通,本应是明理练达的,竟如此颟顸糊涂,殊令人不可晓解。

由于「抄袭」事证太过于明显,除非昧着良心,否则稍有常识的人都可以判断其是否抄袭,即便是指导教授出面背书、护航,也无法改变事实。无论是中华大学或是台湾大学的硕论,几本如是相似、雷同的论文,必然就有「谁抄谁」的问题。即便林智坚的「抄袭」嫌疑「被澄清」了,则中华大学的两位教授岂非就犯了「抄袭」之弊?而台湾大学的国发所学长余正煌岂不也成了「抄袭者」?更严重的问题出在陈明通,身为指导教授,岂能完全罔顾学术伦理,任令学生抄来抄去,而竟未察觉,甚且有怂恿之嫌?

在这里,林智坚其实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那就是急于澄清,一开始就定调成政治打压的「抹黑」,坚决否认其「抄袭」。这一定调,料想也是当初早已设定好的,可是由于事证过于明确,反而成了「硬凹」,不但难以说服大眾,而且也将其他的相关人士卷进风暴之中。现在已经不是林智坚个人「抄袭」与否的问题,更牵涉到「学术伦理」被严重破坏的大问题。

这件事在本质上其实是与李眉蓁的「抄袭」案相同的,但李眉蓁不过只是高雄市的一个小小议员,且在经过披露后,也最后承认抄袭、且宣布放弃学位,更在后来的高雄市长补选中,以悬殊的比数败下阵来。可如今林智坚的论文门,所牵涉到的人,余正煌不过是调查局员,算是小咖,林智坚是现在新竹市长、民进党的明日之星;中华的教授,是学有专精的教授;陈明通则是政坛要人,现任国安局的局长,又岂是区区的李眉蓁可比?李眉蓁就读的学校中山大学,虽说是国立,但分量略轻,中华大学固然难以比数,但又如何能与台湾大学相提并论?政坛要人、顶尖大学,甚至连公务部门竹科管理局、科技部,都被席卷而入,其影响力当然也就是李眉蓁难以望其项背的了。

林智坚的「定调」,其实是过于仓促提出的,至少也应该静观其变,先由幕僚发言,然后再召集眾人会商,拟出各种可能的因应策略,让争议先飘一段时间;但林智坚不仅太快亲自出马申辩,底牌掀得太早,又不具说服力,而最大的败笔就是诉诸于司法,控告王鸿薇毁谤。如果林智坚先澄清了自己并未抄袭,且能歷歷举证之后,再行控告,才真能立于不败之地。如果林智坚没有「抄袭」,要自证清白,原是非常简单的事,只要拿出论文电子檔公诸于眾就够了,不出于此,反而用政治语言遮掩,以司法诉讼为缓兵之计,其实是将偷鸡不成,反蚀把米的。

其实,林智坚的论文是否抄袭,他自己是心里有数的,他的最佳策略,本来应该是坦然承认,郑重道歉,寻求选民谅解,然后继续参选,以具体的政策说服选民,其实还是有机会在桃园胜选。可惜的是,恃宠而骄的他,正如他一向清洁体面的穿着一样,容不得一丝一毫的瑕疵,放不下明日之星的光环,竟选择了最拙劣的「矢口否认,外加控告」。话既出口,反悔不得,遂也只能硬撑下去,连带着,民进党徒也只好随着他的步调走下去,连蔡英文都出面力挺,「全党以救一人」了。

民进党的迴护,目前是朝四个方向进行的,一是沿续着先前的规划,用「旧闻」、「指导教授已澄清」,将一应的批评当成「抹黑」。但是,他们也认知到这是难以说服人的。于是,他们另辟战场,企图以「天下乌鸦一般黑」来为林智坚开脱将其与李眉蓁相提并论,说「国民党才是抄袭的祖师爷」,这是泼脏水的打法,既然大家都一样脏,那大哥又何必笑二哥,这是体制的错,林智坚不过是体制下的随波逐流者,又焉能深责?可他们却未想到,李眉蓁是终于承认错误而道歉了,而且当初民进党猛烈攻击李眉蓁的时候,又几曾手软过?几曾说这是「共业」的话的?

此外,民进党又转移焦点,以张景森为首、周玉蔻附翼,宣称「硕士生写论文」是落伍的观念,并获得教育部迅速的「审慎研议」的回应。如果硕士生不必写论文,则讨论林智坚的论文有无「抄袭」,当然就是毫无意义的了。可他们却浑然忘了,林智坚是「现行犯」,即便日后硕士生都不必写论文了,还是无法改变此一事实。第四个方向是最为离谱的,而提出的人却是始作俑、引发这场风暴的「翁达瑞」,他居然认为「学术伦理」只能用来规范「学者」、「准学者」,是不能用来规范「研究生」的。言下之意,林智坚即便「抄袭」,也是抄得理直气壮,未可非议的。我们恨难相信,这么荒谬的论调,居然还会出于所谓的「学者」之口。

从整个民进党徒的回应看来,「学术伦理」这维护学术独立、学术尊严的唯一保障,在民进党肆意拨弄、耍玩之下,几乎是形同具文,可以任人践踏的了。学界中人,是可忍,又孰不可忍?

民进党信心满满,以为林智坚的论文门在如此操作下,可以很快地就云淡风轻,船过水无痕,因此评估是「影响有限」。但是,他们却忽略了,曾经在求学的过程中兢兢业业,三更灯火五更鸡,经过种种磨难、考验,方才取得硕士学位的研究生,心中会有多大的反感?更忽略了用功认真一辈子都挤不上,或者好不容易才挤进顶尖大学台大的莘莘学子,看到林智坚竟然能够凭藉取巧的途径,轻易就顶戴着「台大硕士」的方帽,又会如何的痛心疾首?那又更别提向来以台大人自傲,以身为台大人为荣的台大毕业校友,看到校誉竟然可以如此被糟蹋,又岂会无动于衷?

连日以来,PTT与网路各大平台都对林智坚的论文门议论纷纷,声量之高,远远超过以往的议题,除了少部分硬拗强辩的侧翼、网军,无不皆以林智坚的「抄袭」为可耻,更对拨弄、践踏「学术伦理」的教授力加挞伐,引以为学界之羞。民进党施政不力、防疫疏漏,已经明显是民怨沸腾,中间选民已经开始反弹,这些网路平台,中间选民更是最大的骨干,民进党2022的选举,端看这些中间选民的意向如何,如此来势汹汹的群情激愤,其影响所及,不仅仅会对林智坚的桃园市长选情大有伤害,更可能产生骨牌效应,连带拖累了其他县市的选情。「难道你们还要投给民进党?」此一呼声,必然将在未来的几个月中持续发酵、扩大,岂会只是「影响有限」?(作者为退休大学教授)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

#林智坚 #抄袭 #民进党 #李眉蓁 #王鸿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