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第26届参议员选举结果出炉,执政的自民党因安倍枪杀事件获得大量同情票,不仅总席次过半,支持修宪的自民党、公明党、维新会与国民民主党亦超过2/3席次,修改日本宪法第9条「非战条款」已不存在任何技术障碍。透过修宪实现国家正常化是安倍遗志,但放眼日本政局和美日同盟关系结构,「后安倍时代」日本暂时难觅强人,外交路线或更加扈从美国。
安倍不幸遭暗杀对日本政坛的衝击是显而易见的,但未必传导至日本对外战略。首当其衝的是自民党内部权力生态,日本战后「短命内阁」的规律将随着安倍的离去、安倍势力的消退而更加巩固。以去年岸田文雄的上位为例,正是「安倍─麻生体制」在权衡之下的理性选择,才令原本民望更高、但被怀疑「亲中」的竞争者河野太郎铩羽而归。
事实上,安倍与岸田只是派系利益结盟,两人在理念上有不少矛盾,岸田在上任后也透过多项人事案消除安倍的影响。此番安倍突遭不幸,短期来看岸田受到的掣肘更少、执政空间更大,但问题在于,当初支持岸田当选党魁的派系政治基础也出现明显松动。有专家认为,此次参议院选举自民党大胜,为岸田换来了长达3年的执政期,岸田获得了成为日本「新强人」的契机。不过,歷史规律证明,民意和政绩对岸田能否巩固权力只是次要因素,后安倍时代自民党内派系消长才是关键所在。
由此观之,当自民党进入群雄逐鹿新阶段后,「修宪牌」就成为党内各方纵横捭阖的重要看点。儘管日本社会战后政治冷感氛围不变,民眾对解除「非战条款」的兴趣始终低落,但从自民党及执政联盟内部「小气候」来看,岸田以「继承安倍遗志」旗号打「修宪牌」的可能性非常高,如果这张牌自己不打,等同于将主动权拱手让出。果不其然,在参议员选举大胜后的记者会上,岸田表示将尽快在国会发起修宪动议、日本未来5年要彻底增强包括反击能力在内的防卫能力。
然而,岸田若打开修宪的「潘朵拉盒子」,美国因素反而是最大的牵制力量。首先,美日同盟变相把日本长期封印在战败国牢笼之中,是阻止日本安保架构「正常化」的根本障碍,尤其是当华府正在加紧建构以印太为中心的国际战略的关键时间点,日本修宪扩军与美方的印太区域主导权必然产生矛盾。更何况,日本修宪必遭韩国最强烈的反弹,近年来初有建树的「美日韩」三边机制也将前功尽弃,华府更不会坐视不管。
安倍生前留下了「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也就是日美同盟有事」的名言,但别忘了,这段推论仍是在美日同盟逻辑之下得出。因此,岸田打「修宪牌」是虚,扈从美国印太战略是实,故只要民进党继续执政,台日关系大架构也不会显着改变。(作者为智库研究员)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