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华早报》报导北京邀请法、德、义、西等4国领导人于11月访问北京,并与大陆国家主席习近平会谈,但遭到北京外交部否认。无论消息真偽,但俄乌战争走向长期化,对欧洲能源安全与经济都造成越来越大的伤害,而中国是唯一与俄乌双方都能沟通的大国,上半年的经济表现虽不够好,却也展现出一定的韧性,欧盟是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双方应该有改善关系的意愿。
新旧欧洲 价值观有差距
俄国对乌克兰发起所谓「特别军事行动」,引起西方国家同仇敌忾,欧洲国家与美国站在同一阵线,一致谴责俄国的入侵,并对俄国发动经济制裁。当时欧洲国家不是认为乌克兰不堪一击,就是认为俄国承受不了西方经济制裁,总之都不认为战事会出现长期僵持的局面。因而抢占道德制高点,表现强烈的反俄气氛,等到僵局持续未决,眼见入秋后能源危机压力将越来越大,开始骑虎难下。
之前应付新冠疫情的大量印钞,已经埋下通货膨胀的因子,现在战争爆发、美元快速升息,资金急速外流,欧元巨幅贬值。欧元区6月消费者物价指数同比上涨8.6%,创下自开始统计的1997年以来的新高。欧洲各国同时面临能源与经济双重危机,叫苦连天,许多国家政局已经出现不稳定的现象。英国首相强森下台,义大利总理德拉吉请辞,而法国总统马克宏虽然刚赢得总统选举却失去国会多数。
义大利最近政局的变化正是欧洲政治的缩影,甚是可能是先兆。德拉吉是专业经济官僚,曾任欧洲央行总裁,对于带领义大利走出欧债危机有功。对于俄乌战争也站在大力支持乌克兰一边,主张制裁俄国。但是内部经济恶化,联合内阁开始各怀异心。右翼的「五星运动党」首先发难,反对继续支援乌克兰,获得右翼政党与选民的支持。联合内阁摇摇欲坠,不擅调和鼎鼐的德拉吉只好挂冠求去。
义大利联合内阁的崩解可能也预示欧盟的未来。欧盟长期以来就有南北、新旧的矛盾存在,新冠疫情与俄乌战争更加深了这些裂痕。新冠疫情初期欧盟各国人人自危,各自为政,让疫情严重的国家如义大利十分不满。疫情也重创南欧一些以观光业为主要外匯来源的国家,亟待欧盟伸出援手。俄乌战争则凸显「新欧洲」与「旧欧洲」在价值观、歷史经验等多方面的差异。之前欧洲智库做的一项民调显示,对于支持乌克兰与否出现极大的差距,希望尽快恢復和平的支持者在义大利最多,而支持乌克兰持续抗俄的则以波兰人民最多。
支持欧盟 符合战略利益
当欧盟无能解决经济问题与难民问题,欧盟内部「疑中派」的民族主义势力就会更加活跃。欧盟的团结正面临巨大的考验,一度领导群雄的德国前总理梅克尔已去,目前欧盟群龙无首,前景堪忧。
北京向来认为在未来多极化的世界格局中,欧盟一定是其中的一极,分裂或是弱化的欧盟,只会更倾向美国。所以适时的支持欧盟符合北京的长远战略利益。4月举行的中国与欧盟领袖峰会虽然不欢而散,但是北京仍然不放弃修补关系的机会,5、6月时曾派出两个代表团访问欧洲。
最近北京加强与欧洲主要国家的接触,外长王毅18日与法国总统外事顾问博纳通话,讚扬法国总统马克宏在斡旋俄乌停火和谈的努力,支持法国作为欧洲大国在致力于欧洲稳定和平的独特性和重要性。国务院副总理刘鹤与欧盟执委会副主席兼贸易专员东布罗夫斯基斯也在19日共同主持第九届欧盟与中国高级别对话,宣示共同致力于稳定全球经济。而新任欧盟驻中国大使阿尔比尼亚纳日前谈及两岸时则说「支持和平统一」,看来双边正渐渐走出4月时不快的阴霾。
中国与欧洲都有相互改善关系的需要。正如德国大眾汽车总裁迪斯所说的,德国不应低估中国给德国繁荣带来的贡献,若与中国脱鉤,欧洲的通膨将会更严重。北京与欧洲大国关系的改善,将会是大势所趋。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