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正是日治时代反殖民运动代表人物,引领台湾社会启蒙与民主自治先行者蒋渭水的忌日(蒋氏以42之龄卒于1931年),可当天除了立法院院长游锡堃借用其「同胞须团结,团结真有力」名言来勉励全体同胞,以因应美国眾议院议长裴洛西访台而来的解放军实弹演习态势之外,各大政党竟然一反常态地静默,未见任何纪念仪式,让人不免为被遗忘也被曲解的蒋渭水叫屈。

执政的民进党过去是推崇蒋渭水最有力的,早在1999年即与他正式结缘。当时陈水扁在全国党代表大会被提名参选2000年总统大选,他的演说即以蒋渭水「同胞须团结,团结真有力。」为主轴,强调「没有台湾人民的支持,就没有民进党…因此,我们必须与台湾人民站在一起,团结、有力地迈向总统之路!」这样的追捧更于2006年达到高峰,连接台北和宜兰的国道五号正式开通,民进党政府为肯定宜兰乡亲蒋渭水对于台湾民族自救与文化运动的贡献,便将之命名为「蒋渭水高速公路」,以兹纪念。

而主张「先连结台湾才有中国」的国民党,对于蒋渭水的崇敬也不落人后。马英九就任党主席后,即努力建构国民党与台湾的歷史关系,以驳斥「国民党是外来政权」的论调。因此曾是国民党在台秘密党员的蒋渭水,就被定位为「台湾民主斗士与文化先锋」,不让民进党独享诠释权。其实早在马英九台北市长任内即已设置纪念蒋渭水的「台湾新文化运动纪念馆」,并指示文化局积极收集相关史料,还设法从日本人手中买回蒋渭水葬礼时,全台各地民眾徒步前往送行的珍贵纪录片。

至于第三势力台湾民眾党,更是视蒋渭水为「教主」。2014年以素人医生之姿首次参选台北市长的柯文哲即主打「继承蒋渭水精神」,日后组党插旗政坛,也復刻蒋渭水当时创党之名「台湾民眾党」,试图借壳上市。

无论是尊崇、追随,还是蹭流量、刷存在感,蓝绿白政治人物纷纷向蒋渭水靠拢,在在都证明蒋氏对台湾百年来政治、社会、文化的影响与贡献。因此每逢选举,向蒋渭水致敬就成了候选人的重要行程,各路人马都抢着纪念。以2007年8月5日为例,国民党总统参选人马英九一早就到蒋渭水纪念公园献花致敬,肯定蒋渭水长存中华民族气节,地位如同「台湾孙中山」。民进党也跟着拚场,同日下午在蒋渭水墓地举办追思活动,党主席游锡堃等政要皆出席,还借古讽今,以蒋渭水亲人在二二八事件为国民党政府杀害,暗讽马英九过去站在歷史错误的一边。连2008年立委选举,总统陈水扁到宜兰助讲也举蒋渭水等乡贤为例,要求大家力挺民进党候选人陈金德,让民主香火一代传一代,千万不能断。不过奇怪的是,今年正值九合一选举,蒋渭水忌日竟然朝野静悄稍,是何昔者之熇熇,而今日之凉凉也?这就耐人寻味了。

遗忘让人难堪,曲解却更可议。蒋氏固然说过「台湾是台湾人的台湾」,这是民进党本土意识与蒋渭水台湾精神的最强连结,不过此系针对日本殖民者而言,他认为当时中国因内战无暇顾及台湾,因而有此主张。况且蒋渭水一生都是道道地地的大中华民族主义者,主张台湾要回归中国,也向往孙文革命和三民主义,套用当今执政党形塑的意识形态,他恐怕会被归类为「统派」。不知是水平不够,还是刻意曲解,声称「云峰飞弹可以打到北京」的游锡堃竟以其名言来为国人打气,倘蒋渭水地下有知,不知做何感想?

一切歷史都是当代史!这是义大利哲学家克罗齐(Benedetto Croce)的着名命题,是指不论是哪一段歷史都得透过当代人的解读才能流传。所以根本没有「盖棺论定」这回事,歷史人物的好坏功过基本上还是由掌握资源的诠释者说了算。史实依然客观存在,政客「一蒋各表」,各取所需地消费蒋渭水,果然验证了一切歷史都是当代史。

(作者为自由作家)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

#蒋渭水 #台湾 #团结 #民进党 #国民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