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铃木源吾

他在1948年4月7日在美国作证期间,曾在书信中和葛超智提到案情(算是违反法官规定),同时希望葛日后能帮他在日本找到和驻日盟军总部 (GHQ)有关的工作。 此时,日本的亲友也都来信劝他到商界去发展,因为大学教授的薪水只能达到最低生活费的三分之一。

铃木对战后台湾的发展非常的关注,虽然二二八事件(1947年2月28日)后,大部份的日本技术人员都早已纷纷求去,但他还是经常和台湾的工业界有联系。在美国待了近一年后,1948年4月5日他写给葛超智的信中谈到:「你还经常收到台湾经济发展的讯息吗?综观台湾近来在工业及产品的发展,我很高兴的告诉你,除了水泥和造纸工业外,台湾已经开始了织布、肥皂、肥料 ,(尚未能生产硫酸氨),橡胶产品等。织布的棉花全来自中国内地(China Proper),因而市面上棉布的价格要比美国便宜很多,而所用的纺纱机是日本在战时设立的。生产肥料的磷酸盐也是来自中国内地。」铃木的字里行间还是对台湾的发展还充满了关心与期待。

本案结束后,铃木回到台大,年底合约到期后他回到日本发展,以后歷任日本大藏省财物参事官、驻美公使兼国际货币基金会(IMF)理事、日银监事、国际合作银行会长等要职。

1968年5月3日他在日银监事的任上,来台拜访时任行政院长的严家淦先生。这次会面,两人必然都有很深的感触;上一次共事,已经是20多前的事,当时两人身分不同,严家淦是陈仪手下最要的干部之一;主要接收台湾的交通及财政,而铃木则是总督府的重要财经顾问;在移交的过程中,折衝樽俎。当年总督府的日本菁英,将一个有底子但已被战争摧残殆尽的经济,交到一群志在重建国土的中华民国菁英手中;铃木和严家淦正是这两个团体的成员,也是这两个团体尔后出类拔粹的代表。

20年后再度会晤,两人之间已经没有了当年严肃的对立,只有惺惺相惜的互慕与互慰;艰苦的岁月早已成为他们共同的记忆,如今,一位正在辅佐一个国家从战后的残破走向四小龙之首,另一位则代表一个全面復兴的战败国,重新登上国际金融的舞台。

●郑南渭

郑南渭在两次审判时都专程来美国出庭作证,由于他是中华民国政府官员,所以受到较好的待遇;除了两次来回都是乘坐美军的免费班机,他在洛杉矶的旅宿费用也都可由省府报销。同时开庭期间,他只要待在美国2、3星期即可,而勿须像原田佐、铃木源吾、黄在义兄弟等人,几乎在美国军营中待上了一年。

本案结束后,郑南渭就回到台湾。从他往后的经歷可看出:他的前途完全没有受到本案所影响。他于1949~1950年担任美国美联社 (Associated Press)驻台北记者。美联社至今还是全球最大的通讯社。驻台记者每天要将台湾的新闻,供全美数千家的报社、电台使用;是国际媒体瞭解台湾最重要的一个管道;能担任此项工作者,必然要能获得通讯社相当的信任。他也是台湾英文报业的先驱,1945~1965年曾长期担任台北英文中国日报的社长兼总编辑。1957~1960任国立政治大学新闻研究所教授。他并曾任新闻局驻美西新闻处主任。

郑南渭是来台接收的第一批官员。而后,除短暂回到上海老家外,1949年,他又回到台湾。上图是他来台不久后,于1945年9月17日在基隆和70军军官以及美国海军军官的合影(右一着中山装者)。当天70军由美舰运到台湾。郑南渭除作为翻译外,大概也代表他的上司葛敬恩在码头欢迎他们。(图:美军纪录片截图,作者炳文提供)
郑南渭是来台接收的第一批官员。而后,除短暂回到上海老家外,1949年,他又回到台湾。上图是他来台不久后,于1945年9月17日在基隆和70军军官以及美国海军军官的合影(右一着中山装者)。当天70军由美舰运到台湾。郑南渭除作为翻译外,大概也代表他的上司葛敬恩在码头欢迎他们。(图:美军纪录片截图,作者炳文提供)

●夏之骅

夏之骅自陈仪主政福建省时就在农业方面协助他。1945年充任英文秘书可能只是配合陈总部的需要;同时,另一原因可能是因为他久闻台湾农业的进步,而要亲身前来经歷。他是水土保持专家,也是中国推行水土保持学研究的第一人,1950年,美援组织农復会(农委会前身)特邀请他担任技正及水土保持工作计画的主持人;能够担任该会的技正,应属专业中的佼佼者。民国1952年他参与水土保持示范工作及训练技术人员计画。同时他也是成立于1954年的中华民国航空测量及遥感测量学会发起人之一。

(图:作者炳文提供)
(图:作者炳文提供)

【1948年10月农復会成立】「1948年8月, 中华民国政府宣布了农復会中方委员的名单:蒋梦麟、晏阳初及沈宗瀚, 当下我就体认到:中方为农復会立下了一个高标准,美国政府将很难派出具有同样水准的委员(difficult for the American Government to match)」── John Earl Baker (贝克),农復会美方首任委员。「农復会成功的原因之一就是:所有计画一定要由中美共同组成的委员会全体通过(台3人,美2人),才准以执行,美方亳无气势凌人的态度。」── 李崇道 (康乃尔大学畜牧学博士,1947年农林部派赴台湾,1950 入农復会任技正,终至农復会主委,其弟为诺贝尔物理奖得主李政道)

●联络组的美军军官

顾德理于1946.3.2离开台湾回到美国后,官阶由暂上校(Temporary Col.)回復到他本来的中校官阶。并于1948.11.03晋升成正式的上校。他卒于1962.8.31,享年67岁。

贝格上校1946.5.2离开台湾回美国后,官阶变成暂中校(Temporary Lt. Col.),而他当时正式的官阶则是骑兵少校,几经升迁,他终于在1954.11.03,53岁时,晋升成正式的上校。他于1957.7.31退休。

●艾文思黄金案在台湾社会的传播

1990年以前,228事件前后相关的歷史在台湾是一个禁忌的话题。而且由于陈仪、葛敬恩等通「匪」及投「共」的原因,没有多少人敢于触及黄金案这样的议题。因而台湾95%的人不知道有这件事,而另外那5%的入则深信民间所流传的版本。战后多年,除了有学者引用铃木源吾的《证言》作了一些澄清外,台湾民间大致都倾向于相信台湾共产党党员苏新 (笔名庄嘉农)于1949年所出版《愤怒的台湾》书中的一段:

「所谓黄金120公斤,是安藤亲手送给葛敬恩的……这些黄金放在原田大佐的家里时,已被美籍军人艾文思中校所获悉,原田害怕事发,把情形报告安藤,安藤再向葛敬恩说知此事,葛敬恩却泰然自若,对安藤说:『你放心,一切都在鄙人身上』」、「同年8月,葛敬恩突被召赴京……他在老蒋面前,坚定说并没有此事……他回到了上海,在上海逗留很久,不知所干何事,不过,奇怪的很,恰巧葛在上海期间,日本战犯安藤利吉,忽在上海战犯监狱服毒自杀。苏新并引述自台湾总督府主计课长塩见俊二的说法:「许多日人被拘时,这本清册正本抄本均被查出、被拿走了,唯一的证据只剩下了安藤一人,在这种情形之下,你想安藤是怎样死的?一句话,贪污手段之妙、消灭异己之毒,我们……!」

民间更有传言直接指出:由于葛敬恩在任行政长官公署秘书长时,向欲留在台湾的日本人收贿、又在接收日本资产时中饱私囊,为了掩盖罪行,遂将协助善后的末代总督安藤利吉毒杀灭口。

直到 2004年,苏瑶崇教授根据日人铃木茂夫先生所收集的史料,在其着作《最后的台湾总督府》书中明确的指出:黄金贿赂案与葛敬恩无关。台湾的知识界也才逐渐接受此一说法,但是上述苏新的说法则还是继续在民间所流传。

【未完待续,炳文专栏每周五刊出】

◎史话欢迎读者投稿,针对两岸关注之歷史事实或人物撰文,体例不限,举凡传记、论文、散文、书信、日记,抚今追昔之访谈纪录或自述回忆等。来稿请寄[email protected],主旨注明「史话投稿」,请附姓名与专业背景或居住地。本版对来稿有删修权,文章仅刊载于中时电子报。

#最后的台湾总督府 #台湾 #陈仪 #葛敬恩 #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