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8月上旬因为美国眾议院议长裴洛西访台,引发大陆对台围岛式的军演,让两岸关系一下子升高到「准边缘危机」状态,但是,8月17、18日大陆国台办海研中心仍然于郑州举办「2022两岸关系研讨会」,这场由两岸专家学者共同参与的研讨会,大家一样心平气和的讨论两岸议题,并没有因为大陆军演,让两岸专家学者剑拔弩张。

研讨会是要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讨论问题,不是像谈判是要以讨价还价的型式,要一块给五毛,也不像对峙的双方要批判、对骂。两岸学者专家能够在这时坐下来,不管是现场或线上,能够讨论,就代表两岸还有和平相处的希望。

事实上,虽然两岸关系因为民进党坚持「倚美谋独」,让两岸和平似乎有从天堂到地狱的感觉,但是大体上并没有影响大陆的对台政策。从大陆国家主席习近平自2012年底主政后,台湾歷经了2016年的政权轮替、2020年蔡英文连任,大陆对台工作有了与时俱进的调整,大幅改变对台工作的手段与方向,对台政策也有了一系列调整与转型,但是基本还是循着「和平统一」的方向在走。

特别是今年8月10日,在解放军围岛式军演之后,由大陆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共同发表的《台湾问题与新时代中国统一事业》白皮书,则代表着「和统」政策没有改变,但却是从「实践与创新、突破与转型、怀柔与出击」等三个阶段在进行,也表示习近平主政下的大陆对台工作理论已接近定型。

壹、实践与创新阶段

大陆对台政策在「实践与创新阶段」,主要是由2012年中共「十八大」习近平接任总书记后开始,当时台湾方面是马英九执政,两岸交流自上而下、官方与民间双轨互通有无,民间团体自经贸交流到社会文化的交流,逐渐呈现百花齐放的样貌,除了延续与扩大胡锦涛时期的两岸交流活动外,也追求方法与策略上的创新,在提供台湾居民经济红利的同时,也积极争取台湾居民在民族认同上的向心力。

期间,比较具体的政策包含两岸青年交流营队、两岸创新创业政策比赛、各省市推出创业基地与孵化器等,不仅交流对象扩大、交流方式也推陈出新,这个阶段也是近年来两岸关系较为稳定且融洽的时期,一些政治目的较为显着的两岸交流活动也在这个时期开展,并取得一定进展。

2014年3月台湾发生「太阳花学运」之后,大陆重新审视对台政策、尤其是对台湾青年工作的领域,体认到在对台政策方面,不能单靠与单一特定政党的沟通,在青年交流方面,也不能局限于透过特定的管道与特定的对象接触,而应该将主动权拉回大陆手中,透过实际的地方踩点与建立连结,以强化两岸之间的交流网络。

贰、突破与转型阶段

在「突破与转型阶段」中,虽然两岸关系仍然保持友好且双轨持续沟通的状态,然而,大陆的对台政策却已经有了根本的变化与调整,包含2014年下半年推出的「三中一青」政策,显示大陆在既有的交流让利政策之下,更加注重基层民眾以及台湾青年在两岸关系的政策影响力。

在实务工作上,增加接触机会、加强直接管道、给予大量红利,着手于瞭解台湾中小企业、中低阶层、中南部民眾和台湾青年的想法,并加强与台湾民间社会、以及不同政党的交流对话,逐渐改变对台工作的接触管道,以及调整交流营队的内容与参访地点。

在具体的政策上,包含两岸青年交流营队、两岸创新创业政策比赛、台湾青年实习计画、创业基地拓展等,均是延续前期的政策持续实施,但同时也就对台政策进行彻底的检讨与修正,总结与归纳过去积累的两岸交流经验,并就路线与方针进行广泛且深入的讨论与调整,也扩大进行招募台生赴大陆就学的政策,以大陆为中心,深入台湾基层、化异为同,将台湾居民「引进来」。

2016年民进党再度执政后,民共两党在两岸关系对话基础上的歧异巨大,民进党政府积极与美日连结、迟迟不愿意承认「九二共识」,使得两岸正常交流急冻。因此,大陆更加寄希望于台湾人民,一方面落实对台独势力的威慑作用,一方面则全力加强与全台湾各地的青年和基层接触,接近群眾、了解想法、全方位推进交流,并放宽台湾居民至大陆长期生活的门槛,欢迎台湾居民赴大陆发展。

参、怀柔与出击阶段

大陆对台政策进展到「怀柔与出击阶段」,对台湾居民从「引进来」演进到了「留下来」与「落地生根」,以「惠台31项措施」为精神,以提高台湾居民到大陆的生活便利性为工作目标,大幅给予「同等居民待遇」,主动推进两岸人民的「融合发展」。

2017年3月,时任政协主席俞正声在全国政协会议上发表谈话,提及:「加强与台湾基层一线和青年一代交往交流,厚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民意基础」。显示大陆的对台政策由「三中一青」过渡到「一代一线」,更广义的纳入各职业第一线的基层代表,且不分地域和阶层,将对台工作的重心放在台湾的青年与基层。

在怀柔与出击阶段下,对台工作不再依靠特定的单位、组织与管道作为媒介,而採取基层点对点的工作形式,将工作对象扩及全台湾各基层,直接与各阶层代表进行交流合作,以全面的主动出击代替被动期待,并调整和修正与台湾青年的互动模式,更加实事求是地进行对台青年工作,以「吸纳人才、加强融合」为主轴,结合国家统一以及民族復兴的双层次愿景,因时制宜的调整,加强台湾居民与大陆的连结。

在具体的政策上,青年交流营队、创新创业比赛、台湾青年实习计画、吸引台生赴大陆等政策均持续办理,包含提供大量企业的短期实习机会,降低青年学子至大陆就学、就业的门槛,降低台湾高中毕业生赴陆就学的申请门槛,并增加台湾居民参与大陆国家考试的管道。

同时在招募台湾青年菁英人才「留下来」与「落地生根」的工作上,更进一步开放台湾青年透过由大陆所提供的各个管道与多元平台赴大陆工作的机会,以惠台政策强化吸引力。在创业部分,也持续鼓励台湾青年于大陆各省市的创业基地发展,但同时要求须备有一定比例的资金、并按时监管其创业进程与成果。

此外,大陆也积极强化与发展对台青年工作的新形式,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下进行新媒体平台交流,藉由扩大举办新媒体平台的线上课程、线上营队等,不惧疫情影响,透过虚拟交流的形式、以跨越地域界线的模式吸引台湾青年,以维持与台湾青年的交流与接触,种种政策,都是为了强化台湾居民与青年对于大陆的依存度,并延长其在大陆生活的意愿与时间。

肆、结语

综观近来大陆对台政策型态,从文化交流、特定接触到社经施惠、多管齐下的红利政策,大陆透过不同管道以及务实政策来持续吸纳与拉拢台湾的菁英、加深其与大陆连结之脉络,并发展新型态的对台工作模式,以「怀柔与威吓」并行、既联合又斗争的方式,有效影响台湾居民的价值选择。

所以在8月4日至7日,因美国眾议院议长裴洛西访台所引发的疾风骤雨式的军演之后,立即以一份《台湾问题与新时代中国统一事业》白皮书来安定台湾的民心。在白皮书中,显示所要针对与打击的对象只是美日等外部势力、还有顽固的台独势力,并非针对台湾居民而来,大陆对台工作基本的内容还是延续过去的「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主轴,既显示两岸的和平还没有到最后绝望的关头,也是延续习近平与台湾同胞「心灵契合」的诉求还在持续扩展。

(作者为台湾国际战略学会理事长、教授,国战会专稿,本文授权与洞传媒国战会论坛、中时新闻网言论频道同步刊登)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

#大陆 #台湾居民 #台湾青年 #两岸 #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