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台大撤销林智坚的学位后,24日,中华大学也以大幅度抄袭、违反学术伦理,撤销其硕士学位。台大撤销学位的第一时间,林智坚以未审先判、不符合程序正义等理由捍卫清白,更将从请辞新竹市长到宣布退选桃园市长这两个月,喻为「从政20几年来最黑暗的一段时光」。

「无风不起浪,空穴可来风。」更何况现在有论文比对系统。只要经比对,或者将论文做比较,便可一目了然;换言之,若无抄袭,根本无法被栽赃。故林智坚算是落实罪名,撤销学位不过是符合学术正义而已。

林智坚案儘管凸显政治人物的诚信问题,更重要的是揭露学术界的沉痾。教改实施之后,大学如雨后春笋般林立,正规硕士班尚且无法控管学生素质,遑论硕士在职专班。社会人士洗学歷,校方兜售文凭,老师得到名利和人脉,三者的关系本来就是唇齿相依。只要按时缴学费,至于是否到校上课、缴交作业或参加考试,就变得不这么重要。学位论文口试,深谙人情世故的指导教授自然会跟口试委员说好,故通过口试也是意料中事。

在恒河沙数的硕博士论文里,林智坚的论文不过是沧海一粟。台湾学术界不会只有一个林智坚,林智坚只是那些尚未浮出台面的人之缩影。倘若不是声誉鹊起,这件事也不易被摊在阳光下。抄袭论文多到数不清,即使启动校方调查,也很难让真相浮现出来。当教育部打着学术自由之旗帜时,就已注定抄袭者只要有权有势或跟学校高层互动良好,便可化险为夷。升等的抄袭论文早已通过校方的三级三审,因此教育部把被举发的论文丢回学校自审,如何能公平检视?

至于台大、中华大学将林智坚的指导教授和口试委员送到教评会审查,真的具有暮鼓晨钟的意义?经过教评会的洗礼,这些人的惩处大抵不痛不痒,例如:规定几年内或之后不得指导论文、口试委员不再聘请口试,又或者是像陈明通教授一样不再应聘兼课。自民国84年到现在,陈明通教授共指导173位硕博士,其中不乏政治人物,启人疑窦的是仅有5位选择开放电子檔。笔者通过博士学位论文口试、完成论文时,毫不犹豫地将论文电子檔授权给国家图书馆,因为这是一件成就别人、造就自己之美事。只要上国图网站,后学便能阅读到论文电子檔全文。这不仅具有承先启后的意义,而且作者能获得更高的引用率和曝光。政治人物的学位论文应当具有更卓越的见识,所以授权电子檔必能造福百姓。

陈明通教授的事直至今日才广为人知,故论文抄袭陋习绝非一朝一夕形成。学术界理当秉持教育良心,为洗刷台湾名扬国际的抄袭恶名贡献一份心力。(作者为中华医事科技大学助理教授)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

#林智坚 #论文 #学术界 #陈明通 #抄袭